ID: 21417615

第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4-10-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09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9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 cover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州园林》是一篇经典的教材课文,主要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精巧布局、优雅景致和独特韵味。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所具备的精致、典雅和灵动的特点。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设计理念,感受古代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文章的语言优美,表达流畅,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和写作范例。此外,通过学习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学情分析 《苏州园林》学情分析显示,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普遍怀有浓厚兴趣,尤其对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价值感到新奇。文章丰富的描写手法和细腻的语言表达,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学生可能对园林艺术背景知识了解有限,可能会在学习园林构造特点和设计理念时遇到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并学会运用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学生能够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构造,并认识到其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通过朗读和讨论,整体感知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结构布局,学会运用总分式的结构来说明事物。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布局。 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感受其独特魅力。 2、教学难点:学习并理解文章中的说明方法,如分类、比较、举例等。 领会文章中的描写句和议论句的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短视频,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景。 提问:你们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俗语吗?杭州以西湖之美著称,那么苏州呢?(引导学生回答苏州以园林之美闻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文章———《苏州园林》,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1、了解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写作背景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和典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构造技巧闻名于世。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轩榭(xuān xiè) 对称(chèn) 重峦叠嶂(zhàng) 斟酌(zhēn zhuò) 池沼(zhǎo) 嶙峋(lín xún) 镂空(lóu) 阑干(lán) 2、释义: 重峦叠嶂:形容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俯仰生姿:形容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 自出心裁:指出于内心的巧妙构思和设计。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 别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语调和停顿。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整体感知: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2)总写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部分:(3-9)分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