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7823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检测(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3-3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33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必修,选择性,2019,编版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史书记载,商王的名号大部分以天干命名,如盘庚、武丁、祖甲、帝乙等。西周时期,以德行为王的谥号,如文王、武王、康王、孝王、厉王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商朝创立干支纪年法 B.西周代商体现了“天道轮回” C.西周崇尚“敬天保民” D.德行是西周王位继承的依据 2.《史记》记载,秦朝在各地的纪功刻石中,宣扬仁义道德,称颂皇帝“原道至明”“体道行德”“大圣作治,建定法度,显著纲纪。外教诸侯,光施文惠,明以义理”。秦朝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 A.加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 B.使儒家思想成为治国方略 C.强化神权与皇权的结合 D.推动全社会重视礼制教化 3.“善书”是中国古代劝民为善的一类著作。下表所示是宋至清代公开印行的“善书”数量变化情况。这说明(   )。 时代 宋 元 明 清 数量 8部 2部 20部 35部 A.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 B.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 C.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创新 D.民众法律意识空前增强 4.西汉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唐太宗李世民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又说:“法者,人君所受于天,不可以私而失信。”这体现了(   )。 A.追求法律公平的思想 B.坚持以德治国的理念 C.强调礼法结合的传统 D.天下为公的现实实践 5.传统乡约倡导基层群众自治,它由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倡导,乡民自愿配合、受其约束,以达到教化民众、劝善惩恶、淳化风俗等社会效果。至清代,乡约被赋予诸多行政职能,如稽查、催科等,而其教化职能被削弱。这一变化本质上说明清代(   )。 A.社会风气已全面改善 B.地方政府官员人浮于事 C.重视乡约的政治功能 D.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加强 6.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中世纪末期的西欧,除英国外,都以罗马法典为基础形成法律,而且指出,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参照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这表明,中世纪末的西欧(   )。 A.彰显了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B.复制了罗马法的私法内容 C.复兴了罗马法的立法原则 D.否定了宗教法庭的合法性 7.现代美国法学家梅利曼在其著作中揭示了大陆法系变化的三个主要取向:一是“非法典化”,法官(法院)解释法律的现象愈趋普遍;二是“宪法化”,即新的宪政主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着社会;三是“联邦化”,即欧共体立法在效力上高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立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民族国家理念遭到严重破坏 B.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相互交融 C.世界力量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宪政主义获得欧洲广泛认同 8.基督教教义反复告诫富人:“上帝给予人们的一切世俗财物就所有权来说是属于我们的,至于这些财物的使用权则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那些我们能用超过我们之所需要的东西去救济的那些人。”这说明基督教(   )。 A.极力维护罗马帝国统治 B.宣扬众生平等的思想 C.具有社会基层治理功能 D.重塑了民族文化内涵 9.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其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10.下图所示是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画作《阅读的老妪》,图中老妪阅读的是荷兰语版本的《圣经》。由此可推知,当时荷兰(   )。 A.浪漫主义艺术盛行 B.世俗生活较为安逸 C.市民文学大量创作 D.新教教义得到传播 11.《法国民法典》成为法国革命的皇冠,巩固和实现了自由、平等、博爱等革命理念。《意大利民法典》直接促进了意大利半岛的统一。《奥地利民法典》迅速将奥匈联结整合。由此可见,近代欧洲民法法典化潮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