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01性质与变化的区分 一、物质的变化 (1)定义:有些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像水的三态变化(如云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水落下)、汽油挥发、铁丝被绕成各种形状、水果榨汁、块状固体研磨成粉末状等过程,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像煤矿自燃、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腐烂钢铁生锈等过程,发生的都是化学变化。 (2)实质(微观角度分析): 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化学变化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分子种类改变。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质 宏观: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是分子间的空隙可能改变(即分子的种类不变) 宏观:有新的物质生成 微观: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外观特征 状态、形状等的改变 常伴随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区分依据 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联系 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概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常见性质分类: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磁性等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活泼性、稳定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区别:变化强调的是物质的某种运动过程,是正在进行着的或已经发生了的过程,重在“变”,因此变化往往用动词表示;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不论变化是否正在进行,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性质往往用“能”“不能”“可以”“不可以”“会”“容易”“难”等文字描述。 (4)联系: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因,而物质的变化则是物质性质的具体体现。 三、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1)探究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方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由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观察现象是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步骤。 (2)物质变化的证据要有形状、状态、颜色、温度的改变,产生气体、沉淀、pH变化等。 (1)形状改变:如铁丝弯折成各种形状,玻璃破碎等。 (2)状态改变:如冰雪融化蜡烛熔化、干冰升华等。 (3)温度改变:如钢铁的熔化。 (4)颜色改变:如树叶变黄、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氧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反应。 (5)产生沉淀:如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01 酸碱的定义 酸性物质:(1)常见的酸性物质:食醋,盐酸,硫酸,硝酸等。 (2)电离: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形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3)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的化合物。 (4)酸的电离:; ; 碱性物质:(1)常见的碱性物质:石灰水,氨水,氢氧化钠,熟石灰,氢氧化钾,氢氧化钡等。 (2)碱: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的化合物。 (3)碱的电离: ;; 【温馨提示】 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必写条件。 (2)配平,使正、负电荷数相等。 (3)原子团不能拆开书写。 一些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含有H+但并不是酸,原因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除H+之外,还有其他的阳离子。如硫酸氢钠电离:NaHSO4=Na++H++SO42-,所以NaHSO4不是酸。 02 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1)用石蕊试液判断酸碱性 现象:在稀硫酸稀盐酸中呈红色,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液中呈蓝色。 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2)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