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19744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34635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 cover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参赛组别 高中历史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课时 1课时 使用教材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区域开发。 (二)课标解读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融合的第二个高潮。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南方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开发,北方少数民族逐步汉化,而汉族人民也大量吸收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局面。由于政权多、民族成分复杂,需要教师加强对政权脉络更迭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此时期历史的顺序,通过不同史料的结合认识民族融合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分析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融合》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从单元结构来看,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看待其政权的频繁更迭,而应看到其与隋唐统一盛世的前后联系,体现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其次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以时间顺序为轴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过程,但是很难凸显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和发展成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材。 三、教学立意与思路 本课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将“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氓活动”作为课程主线,以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区域开发作为暗线,双线交织贯穿课堂教学。以“小历史”贯穿古今,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特征。 本课采用“情景—探究—感悟”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图文材料创设历史情景,带领学生了解魏晋时期流氓活动情况,充分认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将教材中的课程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综合已有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思古代社会动乱的原因,结合当代现实,得到启示。 四、学情分析 (一)知识水平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大致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基本情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历史耳濡目染,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对于具体历史事件一知半解尤其是五胡内迁这一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并不知其全貌,知识碎片化突出,无法对整课的脉络形成整体认知。 (二)思维特征方面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本课距离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和空间感,学生会抱有一定的新鲜感来学习本课,探索欲望较强。但学生的思维上缺乏整体性和思辨性,仍然停留在初中的水平,还未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看待问题难免以偏概全。 因此,需要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借助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方法探究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五、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研读史料,分析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能分析具体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利用地图和图示动画,学生能够梳理出东汉后三国、西晋、东晋与十六国、南北朝等政权更迭的具体情况,了解此时期政权更迭的特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3.通过分析史料和考古成果,认识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形成正确评价,培养辩证思维。(史料实证) 4.认识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为隋唐盛世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意识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家国情怀) 六、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和特点;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影响。 (二)难点 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于民族融合的影响。 七、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历史材料。 (二)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问答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八、教学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