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知识点1 桂林山水 例1-1 (2024·福建福州高一统考)小明在我国西南地区旅 游过程中拍摄到下图所示地貌景观。读图完成(1)— (2)题。 (1)该地貌为(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A 【解析】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南地区,且图中分布着较多的峰林,这是 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选A。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条件有( ) ①植被覆盖茂密 ②可溶性岩石广布 ③气候较为湿润 ④地表较为平坦 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例2-2 [教材改l编·第66页活动]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 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① ② ③ ④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主要与流水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D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地貌形态有( ) B A.石芽、溶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溶蚀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溶沟、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溶斗、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 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中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流水 淀积作用形成的。 知识点2 喀斯特地貌 例2-3 (2024·云南昆明高一期末)读地面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 (2)题。 ① ② ③ ④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①是溶沟 B.②是残丘 C.③是峰丛 D.④是峰林 【解析】根据图中的地貌特征可知,图示地貌名称依次是溶沟、孤峰、峰林、洼地。 (2)下列按照形成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例2-4 (2024·山东威海高一期末)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 期侵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 底部,仅剩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由此诞生一座天 生桥。据此完成(1)—(3)题。 (1)天生桥属于( ) A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解析】由材料“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形成的”可知,天生桥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 (2)下图为天生桥形成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 B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解析】导图分析·时空综合 (3)天生桥发育过程对当地的影响是( ) D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建设更加容易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天生桥的形成会加剧地表水的流失,使地表水资源匮乏 × B 天生桥、溶洞、峰丛、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会使地面变得 更加崎岖,交通建设更加困难 × C × D 天生桥为喀斯特地貌景观,该地貌造型奇特,具有独特的欣赏 价值,为特色旅游资源 考向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例5 不熟悉的地理景观情境(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 (如下图)。广 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 达9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 B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