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2802

3.5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含解析)——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日期:2025-05-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44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学,优化,课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3.5生态系统的稳态及维持———高二生物学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优化训练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农田生态系统中需要施加氮肥,是因为氮元素不能循环 C.生物的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弱 D.平衡的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保持不变 2.北极北部冰雪覆盖的荒原地带和北极南部森林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区被称为苔原。在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依靠地衣来维持生命活动;而热带雨林地区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当遭到一定程度破坏后可以恢复原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遭到破坏,又恢复原状,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苔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相对较少,恢复力稳定性较弱,抵抗力稳定性也较弱 C.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引入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种类,改变营养结构 3.为改善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某地推行了退耕还草的措施。下图表示退耕还草过程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A)和车物总数量(B)的变化曲线,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10~20年,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增强 B.30年后曲线A下降可能与捕食者增多、群落垂直结构相对简单有关 C.第80年开始,该生态系统已基本达到相对稳定状态 D.在生物总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物的生态位保持不变 4.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的是( )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池塘被倾倒了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植物种子能够更迅速地萌发 D.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强,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5.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但在一定范围内仍能通过调节维持生态平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与功能平衡、收支平衡等特征 B.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短时间 C.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6.“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平衡状态。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置位点具有的特征是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 B.B与C表示消费者,且两者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C.该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与A、B、C的种类无关 D.处于置位点的农田生态系统,则不需要向系统施加氮肥 7.“恐惧生态学”认为恐惧能影响捕食者的捕食行为。某岛屿上中型肉食动物浣熊的天敌———大型肉食动物被人类捕杀殆尽后,浣量捕食红黄道蟹和线鳚,导致该岛屿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为探究恢复该岛屿生态平衡的对策,研究者在观测区分别播放浣熊的捕食者(大型肉食动物)和非捕食者的叫声,一段时间后调查统计观测区相关数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型肉食动物的存在不会导致该岛屿的物种多样性降低 B.恐惧使浣熊躲避或离开观测区,并减少了捕食时间 C.该研究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播放浣熊捕食者的叫声对策不利于恢复该岛屿的生态平衡 8.水体污染是最为常见的环境污染之一,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某湿地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染的池塘水(4号),分别测定4种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