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3458

第6课 戊戌变法 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4-10-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4010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课,戊戌变法,素养,提升,教案,统编
  • cover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课标内容 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史事,认识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戊戌变法发生的原因,探究变法的实质。 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整理戊戌变法的发展脉络,全面客观掌握历史事件。 史料实证: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历史解释: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概念,全面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家国情怀:感受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 (二)新课探究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30正文内容,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及其材料。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 学生回答:反应: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教师提问: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维新人士又进行了哪些运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学生回答: 报刊 地点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二)百日维新 1.教师讲解:这些宣传维新思想的活动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推动了人们觉醒,激发民众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为戊戌变法作了有力的铺垫。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获知此事的康有为对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深感担忧,于是上书光绪帝。光绪帝为其感动,接见康有为,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教师提问:光绪帝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为什么会支持变法呢 学生回答:光绪帝希望巩固封建统治,有所作为,不当亡国之君;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光绪帝自身的爱国保国、抵制列强侵略的情感。 2.师生总结:阅读教材第32页文字,以表格形式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由表格看出戊戌变法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变 法 内 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学生回答: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3.教师讲解:戊戌变法想要学习西方,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拥护和支持。但它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掌有实权的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