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浣溪沙 纳兰性德 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全词,了解词人、理解词意。 3.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2.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体会婉约派的艺术风格特点。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今天我们来感受下他的文采。 课前导入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婉约派的代表。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风格含蓄宛丽,雅有情思。晏殊有“宰相词人”之称,与幼子晏几道,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代表作《珠玉词》等。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晏殊一生历居显官要职,仕途平坦,但政绩平平。作品在歌酒风月、闲情逸致吟咏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而产生的年华易逝、迟暮落寞的感伤。《浣溪沙》这首词写的就是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文体知识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了兴盛的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因为一首词中句式长短不一,又叫长短句。 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本词是小令。浣溪沙,是词牌名,词题是“一曲新词酒一杯”。与词内容无密切联系,只是曲谱。本词是一首感时伤怀之作。 理解词意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huàn yàn shū páihuái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新”“旧”对比,突出词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以及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夕阳西下”是实写,写出年华易逝的无奈 孤单、冷寂 上片:写景 “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期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赏析内容 赏析 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①对比、借景抒情,②新”“旧”对比③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 ①新旧对比,物是人非的惆怅 赏析内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去来对比,时光流逝的惋惜 “花落去”是伤春 “燕归来”是伤别 赏析内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对偶,白描,对比,②既流露对繁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也传达出看到旧时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表现惜春伤别怀旧之情③同时暗含哲理:一切必然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必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切虚无。 ②去来对比,时光流逝的惋惜 赏析内容 小园香径 独 徘徊 ①动作描写,直接抒情,②“独”写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表达词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之感③“徘徊”反映了词人心绪不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 徘徊的原因:惜春伤时,哲思绵延。 下片:抒情 赏析内容 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赏析内容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感变化 无奈怜惜 欣喜 孤寂伤感 下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