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潼 关 谭嗣同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并感知诗意;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诗歌的意境; 3、感受少年谭嗣同凌云豪情,树立“志存高远”的爱国情怀。 学习目标 在今陕西潼关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作者简介 他自幼便心怀大志,能文能武,为人慷慨,甲午战争后,力倡改良,鼓吹变法图强。 光绪二十三年,他在湖南创办“南学会”,办《湘报》,宣传维新,失败后被捕入狱,与林旭等人一起遇害。 写作背景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从故乡湖南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当时他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荣光。但是当时的中国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诗。 sàn tóng xián sì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潼 关 谭嗣同 cù 课文研读 潼 关 谭嗣同 久远。 簇拥。 【译文】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赏析: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课文研读 赏析:第一句写潼关的历史和气势。“终古”点明潼关历史悠久,“高云簇”不言城高而其高自见,从视觉的角度烘托了潼关城的高耸、壮阔。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从听觉上凸显了潼关城的寂寥与辽远。 课文研读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译文】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 赏析: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在诗人的笔下,奔腾的黄河,险峻的群山,都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它们的身上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感受,也融入了诗人的思想、个性和人格,还融入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改革家的壮志豪情。 赏析: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诗句所写的山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课文研读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①拟人、侧面描写 ②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③生动形象表现了潼关河流的奔腾壮阔,山的巍峨险峻,④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课文研读 1.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整体感知 2、诗歌第二句哪个词点明了季节?第二句刻画出怎样的人物形象? 秋风。 刻画出了一位英姿勃发、扬鞭催马的青年形象。 整体感知 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