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4075

第14课《网络身份认证》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2-17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47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025,八年级,信息技术,初中,2023,教版
  • cover
课题名称 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安全———网络身份认证 备课教师 评课教师 年级 课时 1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网络中用户标识及身份认证技术,认识网络中用户身份防护的重要性。 2. 通过了解身边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的塑造,增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身份认证技术,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的塑造。 教学难点 物联设备对网络虚拟身份的塑造。 教学过程 备注 “导”(6分钟) 话题引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几乎成为每个人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单品。然而,在享受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经常发生的因个人隐私泄露导致电信诈骗等不良事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使用互联网应用中,你是如何有效保护个人账户的 你在使用智能设备时,如何保护个人隐私 “思”(12分钟) 网络中的用户身份 视频学习 用户标识 在网络世界中,通常以用户账号、设备身份标识号 (Identity Document,简称ID)或电子身份证 (eID) 等作为用户网络虚拟身份的唯一标识。 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的过程一般是用户通过登录界面输入账号数据,数据以加密的方式传输到服务器,并使用数据库数据进行验证,确认是否授权用户登录。根据认证技术的不同,有用户名+口令认证技术、USB Key认证技术、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等,其传输过程通常采用加密传输和数字签名技术以保证数据安全。 用户名+口令认证技术 采用输入用户账号和口令进行信息系统登录,是验证用户合法有效性的一种常见身份认证方式。 USB Key认证技术: USB Key是一种 采用USB接口的硬件设备,它内置单片机或智能卡芯片,可以存储用户的密钥或数字证书,利用USB Key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验证。 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主要是根据用户所固有的且具有唯一性的生物特 征进行认证。通过事先对用户的指纹、人脸、掌形、虹膜、 DNA 等生物特征进行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在身份识别时,进行数据比对来完成身份验证。 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场景中使用到生物特征识别验证技术,都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物联网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 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物联设备会产生网络虚拟身份? 智能手环会产生哪些数据? 运动步数、睡眠、心率...... 使用物联设备的注意事项: 1、安全的网络环境 2、设置设备的访问权限 3、保持设备使用最新的固件及系统 4、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议”(7分钟) 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能塑造你网络虚拟身份的智能设备,通过分析完成下面的表格。 “展”(7分钟) 1.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板展示学生完成的任务单,并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讲解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网络身份隐私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在网络上泄露个人隐私的危害。那么如何解决呢?引发学生思考,总结本课内容。 五、“评”(8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遨游要谨防隐私泄露,同时坚守法律底线,做合格公民。知道国家自主可控技术对万物互———物联网社会的意义。 “练”(5分钟) 寻找生活中有哪些能塑造你网络虚拟身份的智能设备。 教学板书 一、网络中的用户身份 二、物联设备与网络虚拟身份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让同组学生互相打分来监控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协作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反思。 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方法防止隐私泄露,对万物互联隐含的风险能够做一些合理规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