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37287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10-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7次 大小:2888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
  • cover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演变(以时间为序能整体复述;记住并理解不同选拔方式的标准及影响,体会阶段特征)、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及演变的趋势。 2、简述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历程,理解记住其评价(正文准确记忆,结合史论归纳形成“客观评价)。 3、简述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演变,了解其发展演变的特点。 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以时间为序;中央与地方),理解其特点和评价。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难点: 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时空定位】 第1课时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学习目标 1、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演变(以时间为序能整体复述;记住并理解不同选拔方式的标准及影响,体会阶段特征)、官员选拔标准的变化及演变的趋势。 2、简述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历程,理解记住其评价(正文准确记忆,结合史论归纳形成“客观评价)。 二、自主预学 学习任务1:阅读教材30-32页,依据课本和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朝代 制度 途径 标准 特点 西周 世官制 世袭(世卿世禄) 血缘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春秋战国 荐举功劳制 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 才能、军功 缺乏制度化, 战时(临时)的选官方式 秦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明习法律 专任法家思想 两汉 察举制 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 品德、才能 由地方官推荐取士;形式多样 魏晋 九品中正制 中正定品,吏部授官 道德、才能、家世,后只看重家世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隋唐 科举制 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 才学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两宋 科举制 “取士不问家世” 才学 科举进一步完善 元 蒙古传统和科举制 世袭、军功、科举比例小 血缘、军功、才学 四书试人;时断时续;等级色彩 明清 科举制 从学校参加科举,分三级考试 才学 八股取士,内容僵化 三、合作探究 材料1 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科举制度的最大优点是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国家行政机构的组成向着尽可能大的社会面开放。 ———王炳照《中国科举制度研究》 材料2 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3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4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5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材料6 知识分子...集中于政治一途。只鼓舞人当大官...于是竞求上政治舞台。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问题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对科举制度进行评价? 积极影响: 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控制仕途的局面,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 ②体现了相对的公平公正,社会中下层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把选官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提高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 ⑤有利于推动儒学发展,推动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⑥为历代所沿用,影响深远。 ⑦不仅在当时被“东亚文化圈”所效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