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5264

人教版山东省肥城市龙山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复习学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3次 大小:1143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教,政权,习学,融合,民族,分立
  • cover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表解知识点 1.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历史背景 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派军阀之间,为了控制北方地区而进行的战争 概况 时间:公元200年双方实力:袁绍率十万大军曹操只有三四万人结果:曹操以少胜多 历史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 历史背景 曹操为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进而统一全国 概况时间:公元208年交战双方:曹操率二十多万大军南下,孙、刘联军五万多人结果: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历史意义 这场战役曹、刘、孙三方的力量从此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的形成 概况 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自称皇帝,国号魏,建都洛阳,东汉结束;公元221年,刘备成都称帝,国号汉,号称蜀;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影响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2.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的兴亡 西晋建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内迁的各族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至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人。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西晋短暂而亡 西晋灭亡的原因:(1)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2)统治集团的内乱(3)内迁的少数民族趁机起兵灭亡时间: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东晋十六国 东晋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 前秦统一北方 时间: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重用王猛为丞相,国力强大,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 时间:383年背景:前秦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交战双方实力:前秦八十多万兵力,东晋八万多人结果:东晋大败前秦影响:(1)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2)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因和条件 (1)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2)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徙到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3)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成就 (1)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2)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3)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4)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影响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的统一 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影响:北魏统一北方,为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概况: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民族的融合 表现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改革 迁都后,进一步实行了政治、经济改革 改革内容:(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5)采用汉族官制、律令(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影响:这些改革措施是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长期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推进北方民族大融合进程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