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60627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10-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274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高一
  • cover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重难点 知识点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1.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 思想领域的变化:陆王心学;李贽的思想主张;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1.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2. 思想领域的变化。3. 小说、戏曲与科技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根据课文内容,指出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新现象出现的背景。 2. 结合课文内容,指出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阅读课文第二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思想界的主要状况。为此,王阳明寻找的“新的思想出路”是什么?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一 明初统治者提倡程朱理学,规定科举考试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以宋儒程颢、朱熹等人的注释为标准……在科举风向标的指引下,士子非程朱之书不读……然而,思想界因袭程朱旧说而缺乏创新的状况,使一些学者感到压抑。他们转而开始寻求新的思想出路。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 据材料二并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李贽的主要主张。李贽与王阳明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共同的思想倾向? 材料二 李贽,福建泉州府人,祖父两辈都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回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束缚较少。12岁开始作文,反对孔子把种田人视作“小人”。26岁中举人,30岁至45岁为官。李贽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我头可断而我身不可辱。”1602年,他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李贽入狱后,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愤而以剃刀自刎。 3. 清朝前期近二百年间,早期启蒙思潮汹涌,晚期经世思潮澎湃。结合课文内容,指出清朝初年早期启蒙思潮的代表人物,并概括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要主张。    阅读课文第三、四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据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明清时期“一代之文学”的主要成就,并举例说明。 材料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2. 明朝时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剧种是什么?京剧是如何形成的? 3. 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你对此有何认识? 4. 举例说明明朝后期科技成果的特点。明清时期,朝廷为标榜“文治”,组织学者编纂了哪些总结性的大型典籍?你如何看待明朝后期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 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活动方案】 活动一 1. 新现象:农业方面,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与推广种植,如玉米、甘薯;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手工业方面,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商业方面,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如盛泽镇。背景:①农业和手工业技术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②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物种交流。 2. 局限性: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专制统治日益僵化,传统思想较为浓厚,都阻碍着社会的进步与转型,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活动二 1. 主要状况:程朱理学是正统的官学,思想界因袭程朱旧说而缺乏创新。新思想出路:王阳明在南宋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积极意义: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