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教材核心知识点 不同天气下动植物的外观变化 晴天时花朵盛开且颜色鲜艳,花瓣舒展;雨天时,植物的叶子可能会被雨水冲刷得更加翠绿,但花朵可能会闭合以保护花蕊。比如荷花在晴天时会充分展开花瓣迎接阳光,而在雨天时花瓣会微微收拢。对于动物方面,晴天时蝴蝶、蜜蜂等昆虫活跃地在花丛中飞舞采蜜;雨天时,很多昆虫会躲在树叶下或者花朵内部等避雨,像蚂蚁会往高处搬家避免雨水淹没巢穴。 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温暖湿润的天气有利于植物生长,可能会加快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等过程。例如在春雨绵绵的季节,种子更容易发芽。而寒冷的天气或者干旱、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会延缓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对于动物来说,天气变化影响繁殖周期,比如某些鸟类会在温暖的季节繁殖,因为食物充足、气候适宜幼鸟成长;冬季寒冷时,动物可能会进入冬眠或者减少活动以保存能量。 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的行为特征 植物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改变根系的吸水能力等方式适应天气。比如在干旱天气时,植物叶片会卷起减少水分蒸发;在强光照射下,植物叶片会调整角度避免过度暴晒。动物则有迁徙、冬眠、夏眠、换毛等行为。例如大雁在秋天天气变凉时会飞往南方温暖地区过冬;松鼠会在秋季大量储存食物,在冬季进入冬眠状态。 (二)教材相关探究活动 观察校园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如小草、树木、花卉等在晴天、雨天、阴天等不同天气下的状态。包括植物的形态(如茎的挺直程度、叶片的舒展情况)、颜色变化等。例如,在连续晴天后,一些植物的叶片可能会微微发黄;而经过一场小雨,植物又可能焕发生机,叶片更加饱满。 记录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 鼓励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或者家庭周围常见动物在不同天气下的活动。如观察蚂蚁在晴天和雨天的活动路线、活动频率变化;观察鸟儿在阴天和晴天的觅食时间和地点差异等。可以通过简单的画图或者文字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二、整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展示、亲身体验的观察活动以及积极的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天气对动植物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运用直观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以及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几种常见天气(晴天、雨天、阴天、雪天等)对常见动植物(如小草、花朵、蚂蚁、小鸟等)的具体影响表现。 学会简单记录和整理观察到的动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变化数据或现象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实验模拟(如模拟雨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从现象中总结规律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分享交流经验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使学生明白动植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树立保护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清晰阐述不同天气对动植物在外观特征、生长发育、行为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掌握观察动植物在不同天气下变化的基本方法,并能进行简单记录。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动植物适应天气变化背后的原理机制。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天气与动植物关系的思维能力,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五、教学策略 情境创设法 在课堂上创设各种天气下动植物的生活情境,如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让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