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一、隋的建立与统一: 1、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 (隋文帝) 都城:长安 年号 :开皇 2统一:589年灭陈 3、统一条件: ①北方民族融合,②江南经济发展,③北周统一北方。 二、大运河的开凿:1、皇帝: 隋炀帝 2、目的:加强南北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3、三点: 中心-洛阳;北-涿郡(今北京);南-余杭(今浙江杭州) 4、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北-南) 6、全长:两千多千米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7、作用:(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2)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3)发挥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8、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1)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都开创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 ③都有闻名于世的伟大工程。 ④都因为实行暴政而灭亡。 ⑤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⑥都为后继朝代提供了经验教训,为以后的长期繁荣奠定基础。 (2)汉唐:1、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2、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 任用贤良,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唐朝建立:1、时间:618年 2、 人物:李 渊(唐高祖) 3、 都城: 长安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吸取教训,认识君民关系;知人善任;任用贤臣,善于纳谏(魏征);2、采取革新措施 (贞观新政):(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3)法律上:修订《唐律疏议》,中国最早的完备法典。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一、女皇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措施:1、重用酷吏,2、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3、发展科举制度,重用人才,4、减轻负担,发展生产。 作用: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史称“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 1、重用贤能,2、大力整顿吏治,3、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三、1、唐朝出现三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唐太宗)、贞观遗风(武则天)、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2、出现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都重视农业,轻徭薄赋;都重用人才 四、经济发展:1、农业: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唐三彩 3、人口:长安一千多万户 4、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科举制:1、手段: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目的-选拔官员。 选官原则: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时间:开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倒退于明朝,被废除于清朝末年。 2、主要科目:明经和进士。明经主要测试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主要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3、作用:①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给社会带来社会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二、衣食住行时尚:1、衣食住行:饮茶(唐代)骑马出行 2、精神风貌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3、时代精神:博大开发、汇纳百川、充满创新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一、天可汗:1、唐朝派军扫平东突厥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 二、唐与吐蕃: 1、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