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73888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中职历史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636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高教,历史,中职,解析,答案
  • cover
第6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同步练习 1.西晋初年,为例利用总是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 A.阻碍行省制度的推行 B.消除了民族间冲入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 D. 保障了晋长治久安 2.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段的朝代更迭,对该时段典型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战火不断,文化枯竭 B.政权更迭,民族交融 C.北方动荡,南方开发 D.四分五裂,局部统一 3. 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4.东晋初期,琅王氏家族位高权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则实行了“皇子镇要藩,寒人掌机要,武将执兵柄”等措施。这一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分裂走向统一 B.政权频繁更选 C.诸侯割据复现 D.门阀政治衰落 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并月曹遍实行稻麦兼作,还发展了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产业。这表明( ) A.南方赋役较轻,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农业多种经营,江南得到开发 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6.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 B.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 C.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7. 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 北方内迁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部边境汉人放牧图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8. “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9.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最高统治者支持 C.促进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10. 下列能体现西晋历史状况的有(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②实现短暂统一 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④内乱致使西晋灭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一般来说,胡服重视的是其使用功能,这种特点的服饰只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穿着需要。而在汉族的衣冠制度中,在形制、质料、图案花纹、色彩及各种装饰品上有着严格的阶级地位区分。由此可推知,北魏孝文帝改革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A.加速民族交融 B.规范统治秩序 C.减少改革阻力 D.消除民族矛盾 12.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宗法制度得到复兴 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土族享有政治特权 D.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13.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雍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梓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有( ) A.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传人 B.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C.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D.经济重心已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