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第2课时) 课程 道德与法治 类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 加深学生对“公共场所应保持安静”的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自觉做到小点儿声。 2.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尊重他人在不同场合下的感受。 3.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我们小点儿声”的原则。 难点: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学会在不同场合下判断并调整自己的声音大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公共场所的图片或视频、角色扮演所需道具、小组讨论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 2. 播放一段公共场所嘈杂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噪音带来的不适,引出本课主题。 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在开始今天的课程之前,我想先带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在公共场所需要尽量减小自己的声音呢? 学生A:老师,我记得您说过,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会影响到别人,比如图书馆里大家都在安静地看书,如果我们大声说话,就会打扰到他们。 老师:非常好,A同学理解得很到位。确实,公共场所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空间,我们需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为什么我们要在公共场所小点儿声。 老师: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正身处一个热闹的公共场所,比如火车站或者市场。接下来,我将播放一段相关的音频,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一下噪音带来的感受。 (播放公共场所嘈杂的视频) 老师:好了,音频已经播放完毕。现在,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你觉得这样的环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体验? 学生B:我觉得很吵,耳朵都快受不了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很难集中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学生C:是啊,我也感觉很不舒服。噪音让我感到烦躁和不安,甚至有点想快点离开那里。 老师: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确实,噪音不仅会干扰我们的注意力,还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尽量减小自己的声音,不仅是一种礼貌和修养的体现,更是对我们自己和他人健康负责的表现。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公共场所做到小点儿声,以及这样做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宁静的公共环境。 (二)新知学习 1. 情景模拟: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医院、电影院等)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这些场合下应该如何保持安静。 2. 角色扮演: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做到小点儿声。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3.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实际生活中因大声喧哗而引发的不良后果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讨论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老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公共场所图片,比如图书馆、医院和电影院。请大家先观察一下,想一想在这些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打扰到别人呢? 学生A:老师,我知道!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我们应该轻声细语,不要大声说话,因为大家都在安静地学习。 老师:非常好,学生A!你的观察很仔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想法,分组讨论一下,在每个不同的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具体怎么做到“小点儿声”。每组选出一个代表,稍后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 老师:时间到!现在请第一组的代表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吧。 学生B(代表第一组):我们组认为,在医院里,除了必要的交谈,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安静,因为病人需要休息。而且,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