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89109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授课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10-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95782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隋唐,制度,变化,创新,授课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 概括隋唐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等演变的重要史实, 理解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是大一统王朝鼎盛辉煌的根源。 一、基于中央集权演变的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进士科 二、基于君相矛盾演变的中枢机构 尚书台、三省六部、政事堂 三、基于土地关系演变的赋税制度 租调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目录 一、基于中央集权演变的选官制度 材料1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2 汉文帝言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廉吏,民之表也。朕甚嘉此二三大夫之行。 ———[东汉]班固《汉书·文帝纪》 材料3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的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西 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世袭 战 国 军功爵制 依据战功 汉 朝 察举制 依据品行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出身门第 察举制 材料一: 汉武帝即位后,他建立了新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一为察举制,汉文帝时已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始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反应的是什么制度? 察举制 察举制: 以贤良、孝廉为主要名称,由中央及地方官员进行推举,并经过考核,最后任以官职。 结合课本及所学,想想该制度为何在魏晋时期衰落了呢? 人口流动加剧,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 选官权力被地方大族名士控制; 曹魏求贤若渴,急需人才。 (一)发展沿革:①夏商西周:世卿世禄 ②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 ③汉代:察举制 ④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⑤隋—清:科举制 (二)九品中正制———曹魏创立 背景 (1)察举制自身有弊端; (2)汉末动荡,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 (3)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不利于中央集权; 影响: 进步性:初期有助于选拔人才和加强中央集权。 弊端:后来成为维护士族特权政治的工具。 标准:家世、才德———家世 材料: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乐府诗集》 高门(上品) 寒门(下品) 一、基于中央集权演变的选官制度 1、背景:(1)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 (2)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2、发展过程: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官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三) 科举制 3、特点:(1)方式:由推荐品评变为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标准:由家世门第演变为学识、才能; (3)原则:制度化、公平公开; (4)延续性:隋朝开始,1905年正式被废除。 材料一:“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材料二:“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 ———顾炎武《日知录》 4、影响: (1)积极: ①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得以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③把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伦常。 (2)消极:①考试内容大都局限于儒学经典,特别是八股取士,严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