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1426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课件(共481张PPT)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5892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专题
  • cover
(课件网)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语文总复习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①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诗意赏析] 这首诗是林希逸回复友人论学的诗。首联主要写当时人们做学问的不良习气。 首句中,“逐字笺”指逐字逐句研读经典的治学方法,“学转难”指由于经典年代久远, 采用“逐字笺”的方法去研读经典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次句写时下的治学现象,即 许多学者趋易避难,张口闭口都是曾参、颜回,他们不亲自研读经典,而是盲从前 代学者的见解。这两句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颔联说的是 “皮毛”之下的精要思想并不存在于人们口耳流传的话语中。颈联以参禅、炼丹为例, 以类比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治学观点。诗人认为,求学需要“自参”“亲炼”,亲身治学 方可获得学问真谛。尾联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桃李在卖花担 上活力不再,只有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它们活泼的精神状态,即研读经典唯 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指向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语言风格 和表达技巧。 [思路点拨]命题选项涉及对诗歌思想内容的局部理解,以及对表达技巧、语言特 色等方面的整体赏析。解答此题,应根据选项锁定关键词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还应从整体上关注选项中对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的判定。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理解有误。“逐字笺来学转难”表 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去研读经典是非常困难的事,“逢人个个说曾颜”说的是正 因为“逐字笺”的方法很难,所以时下的学者们都盲从前代学者的观点,趋易避难。 诗的首联不包含选项表述中的“不畏艰难”的意思。理解有误。 B.“剥落皮毛”才能见到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这些领悟是无法靠口耳相传获得的。 言下之意,做学问一定要亲身治学,不能仅仅满足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理解正确。 C.颈联用参禅和炼丹来类比做学问的道理。参禅务必“自参”,从而求得“印可”, “印可”指经印证而认可;炼丹也须“亲炼”,如此才能真正得道。这一联强调要获得 真知必须亲自钻研和实践的道理。理解正确。 D.诗人用“禅”要“自参”、“仙”须“亲炼”等类比手法来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且全 诗语言浅近明白、通俗易懂。理解正确。 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故选A。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 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 _____ _____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主题。能力指向分析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思路点拨]命题考查诗歌中所阐述的主题。题干要求结合诗的尾联对魏了翁的名言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进行理解。作答时,应先阐述魏 了翁这句名言的意思,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