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时《它们占据空间吗》。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五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解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学习。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本课首先通过《乌鸦喝水》的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把小石头加入半瓶水中水位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接着通过两个活动来探究“空气也能占据空间”:活动一“水底的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在水面上,倒扣玻璃杯猜测观察乒乓球的位置,发现球竟在水底,而杯中水位没上升,利用更加直观的现象,激发孩子们思考:乒乓球为什么会在水底?是什么阻止水进入杯中?从而猜想“空气能占据空间”,活动二“吹不大的气球”,两个活动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更有力地证实空气能占据空间。活动一是教师演示后,学生再进行操作,第两个活动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和分析中,验证猜想,提高观察、实验和分析的能力。 【学情分析】 新课标倡导“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三年级的学生充满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够进行自主观察、收集资料,但动手操作实验能力仍有不足。 对学生而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理解空气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将经历两个活动的探究,通过直观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固体、液体和空气都能占据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固体、液体和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 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流程】 【教学准备】 小组成员分配:材料的收发(1人),实验操作(2人),观察(2人),记录员(1人) 小组实验材料:乒乓球、玻璃水槽、烧杯、气球、空的矿泉水瓶2个(有孔和无孔)、学习单 演示实验材料:乒乓球、玻璃水槽、烧杯、气球、空的矿泉水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故事。(播放视频) 师: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 大胆猜测,操作探究 探究一:固体、液体能占据空间吗 【出示课件图2】 师: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上升? 师:现在瓶子里面有什么? 追问:石头占的位置在哪里?水呢?【出示课件图3】 师:看来像水、石头这些物体都能占据一定的位置,我们把这些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追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是物体占据空间的例子?(板书例子) 3、师:水、饮料、茶……这些都是液体,石头、铅笔、书……这些都是固体(板书液体和固体),看来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4、师:瓶子上面的空间什么也看不到,真的什么也没有吗? 追问: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瞬间回忆起“乌鸦喝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仅直观地观察到,而且容易理解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与直观可见的固体、液体不同,学生更难以理解,因此本节课重点研究空气能否占据空间。】 探究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一)大胆猜想,体验操作 1、提出问题: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