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4957

专题2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分攻略】高考地理一轮考点突破学案(原卷+解析)

日期:2024-10-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9次 大小:5218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一轮,解析,原卷,学案,突破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0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高分攻略】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精讲精练解析版 1.本节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2.学科素养要求 区域认知:在具体区域环境中,能够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关系。 综合思维:对于给定的地理事实,能够独立辨析其与多个自然要素的关系,并能确定主导的相关性因素;可以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自然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开展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并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3.3年真题考点分布 题型 选择题 高考考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新高考 2024 全国甲卷第7-8题、安徽卷19题、北京卷18题 2023 全国甲卷第9-11题、湖南卷8、10题、浙江卷第17题 2022 广东卷第17题、天津卷18题、湖南卷第11-13题 命题规律及备考建议: 1.命题分析 ①考查形式:本专题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情境,某一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某中地理事象的成因,地理事象的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②考查方式:近五年高考中考查相关考点,题型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难度较大。 ③新趋势:近五年高考中,历来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考查频度较高。近年来一般以土壤、植被、气候地理要素为切入点,进行深度考查要素间的影响,并且需要结合影响植被分布和土壤形成因素进行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 2.备考建议 复习备考时,要有意识整合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调动大气、水、地形等要素 进行分析。并训练从试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会将地理原理与实际相结合。 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 相互影响 典例 气候与地貌 气候→地貌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下;西北内陆的风沙地貌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下 地貌→气候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差异大,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 气候与水文 气候→水文 我国北方河流大多有结冰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水文→气候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气候与生物 气候→生物 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则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生物→气候 森林茂密的地方,周围的气候相对湿润;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加剧干旱程度 气候与土壤 气候→土壤 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 土壤→气候 冻土加剧气候的寒冷 地貌与水文 地貌→水文 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与盆地地形有关;北欧高地上多湖泊,湖泊由冰川地貌积水形成 水文→地貌 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表是流水侵蚀的结果;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 地貌与生物 地貌→生物 阴坡与阳坡植物不同,如马尾松分布在阳坡,冷杉分布在阴坡 生物→地貌 生物对地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加剧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减少侵蚀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与生物 水文→生物 骆驼刺生长在干旱的环境;芦苇生长在水湿的环境 生物→水文 水生生物通过生命活动,不断改变水的化学成分 土壤与生物 土壤→生物 南方低山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合茶树的生长 生物→土壤 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例题: 如图是地球自然环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