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7701

13声音的产生 课件(共29张PPT+视频+教学设计+记录单)

日期:2025-05-2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79次 大小:211791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音,产生,课件,29张,PPT+,视频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四年级科学上册P36-P37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第1课。本单元学习的都是与声音相关的科学知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是本单元的知识基础,所以本课要帮助学生建构单元的核心概念“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声音是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事物,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教材设计了2个活动,通过活动1“乐器发声的秘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乐器发声的秘密,通过活动2“振动与声音”进一步探究振动与声音的联系,课文通过对模拟乐器发声(正向)及停止声音(反向)的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归纳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学情分析】 声音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那么声音时如何产生的呢?对此,四年级大多数学生认识不多。主要原因是物体产生声音时的振动现象一般不是很显著,学生在生活中也不会特意去注意这些现象。例如人们听音乐时,关注的主要是旋律和节奏,很少去观察琴弦如何振动。但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所以,只要实验目的明确,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对比分析,是可以归纳总结出实验现象的共同特征。物体的振动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形式?学生的描述可能不是特别的准确,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振动的特点,从而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个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本节课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贯穿整一节课,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通过动手操作以及对比的方式验证猜想。使学生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意义,真正做到发挥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能尝试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探究声音产生缘由的整个过程,能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 3.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乐于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归纳出物体发声现象的共同特点。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课件、尤克里里、音叉、小鼓、水槽。 学具准备:橡皮筋、试管、铁罐、鼓棒、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弹着尤克里里):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刚才弹的是哪一首歌曲吗? 2.师:你知道尤克里里是怎样发出声音吗? 3.师:不仅尤克里里可以弹出声音,我们的乐器都能发出声音呢!你知道哪些方式还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 4.师:为什么吹、拉、弹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乐器发声部位在发声时又有没有共同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王国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弹尤克里里走进教室,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创设走进声音王国的情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活动探究,层层递进 (一)关卡1:乐器发声的秘密 1.提出问题: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那么你知道尤克里里发声部位是在哪里吗?用哪些材料可以模拟琴弦发声呢?(师再次弹奏尤克里里,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 2.学生汇报:尤克里里是靠弹拨琴弦发出声音。我们可以尝试用线、橡皮筋等材料模拟琴弦的发声。 3.师:那么排箫和鼓发声部位在哪里呢?用哪些材料可以模拟它们发声呢?(播放吹排箫的视频、教师敲击鼓面) 4.师生小结:橡皮筋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