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498408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8873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课,中国,近代,当代,政治制度,演变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艰巨性、独特性。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共和的缔造与破坏 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 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年) 缔造共和 破坏共和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建立民主共和制 (1)共和制度建立:1912.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 内容:①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②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五色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 目的:限制袁独裁,维护共和 时空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选举 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 经参 议院同意 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思考】《临时约法》能否真正制约袁世凯?如何评价《临时约法》? 局限性:1、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2、总统府和国务院职权不明,双行政中枢导致政争不断,无法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3、未规定人民的权利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共和的缔造与破坏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1)政党政治: 北洋政府: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也称北京政府。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 开始: 辛亥革命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 发展: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宋教仁等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国民党:革命派以同盟会为基础改组,孙中山为理事长,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主持党务。1912年12月到1913年初国民党在参众两院席位中具有压倒性优势。 转折: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将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宋案”后,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 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失败: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失败原因 归纳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发展历程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 共和的缔造与破坏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 (2)袁世凯复辟帝制 形成: 1915年,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 革命党人和各界人士反对;复辟帝制违背民主共和历史潮流;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结果: 1916年3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失败原因: 袁世凯称帝祭天 影响: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政治格局混乱不堪。 奉系 直系 皖系 晋系 桂系 滇系 特点:①政党林立,但真正有影响力的较少; ②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不具有政党政治的实质; ③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④不同政党的政治纲领明显趋同;⑤受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