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10/f4/f415a81c1169657ca27fbef938e5f7ac.png)
《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 教学目标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2.品读关键词,体会词人情感;赏读写法,感受宋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1.配乐吟诵宋词,感受宋词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翁老师的宋词小课堂。 这节课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学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四首词。 大家都知道旗亭画壁故事中,王昌龄因诗作广为歌女传唱而获胜。诗歌可以合着音乐歌唱,而词的诞生更是和音乐密不可分。乐工们不满足于合着音乐唱诗歌,决定根据音乐来填词。也就是说,每一首词照理说都可以配合音乐吟诵出来。假如给你一首词的时间,你会配上什么音乐为大家吟诵呢? 吟诵词作,首先要了解作者,读懂内容;其次要把握意象,读通脉络;这样才能找到与之相配的音乐,最后声韵相协,读出情感。这堂课,我们就通过两个小活动来完成这一任务。 二、活动一:给我一首词的风景。 请同学们启动头脑摄像机,边读边想象词中画面,评选这四首词中的最美画面。 课前老师做了调查,41位学生中,有18位认为欧阳修在颍州西湖所见最美,13位同学认为李清照在藕花深处行船最美。两幅画面确实引人入胜,两首词作也别有风情。现在,我们就从这两首开始。 1.学习《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1)聆听传统吟诵调《采桑子》。 配上民乐协奏是不是颇有春光旖旎之感?由于曲调的悠扬婉转,有些词我们可以拉长声音吟诵,以增加韵味,让景物特点更加突出。在这乐声中,哪些画面在你的头脑摄像机中更加鲜明了呢? (2)对比同学一“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欧阳修强大的观察力。 今日我想复现颍州西湖之美,领略西湖的美好与秀丽。颍州西湖长堤芳草,水面如镜,流转绵延,实是如梦如幻,令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公元1071年暮春时节,欧阳修在轻舟短桨的节律中,将颍州西湖的淡远春意画,构成了词的上阕。这里有远景近景的呼应:“春草碧色,春水绿波”,掩映着绵长的堤影;有动静相随的交融:那柔和的笙箫在这湖光波影之中,随春风吹送,处处可闻,仿佛专为词人歌唱。作者用标红的这些美妙形容词为我们描摹了可爱的春色背景,接着他又聚焦眼前。 下阕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更是金句频出。上下空明、水天一色的湖面犹如琉璃般滑溜,大家看琉璃的色泽质感,是不是和靛青的湖面在视觉、触觉上都倍感贴切? 作者甚至还产生了不觉船移的幻觉,叫我们几乎相信,欧阳修一定是沉醉美景,忘乎船行了。其实,他早已留意到涟漪微动,他的细腻敏锐如同岸上沙禽纷纷拂岸飞去,给整个画面带来了活泼灵动的感觉。 (3)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感情。 欧阳修的头脑摄像机怎么这么敏锐呢?原来他此时已挂冠归隐,定居颍州,从容闲雅,心灵澄澈而明净,才能将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尽收心底、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妙的画面。 小结:欣赏这幅画面,我们还需开动头脑摄像机的视听嗅触等多感官,将每一处景物纳入眼底,仔细揣摩每一个形容词带给人的体会和感受,充分还原画面,才能体会作者细入毫芒的观察力和写景手法的细腻。同学们可以跟着传统吟诵调吟诵几遍,感受吟诵的悠扬婉转。 2.学习《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和欧阳修一样,李清照也曾行船水上,惊起一滩鸥鹭。 (1)对比同学二“头脑摄像机”里拍下的画面,感受李清照对动词的妙用。 溪亭晚景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在荷花丛中误撞上水鸟,带有生活气息的欢快旋律已经谱在我们眼前。这画面是多么美好而令人喜悦呀! 这首小令与其他三首不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