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二、课程课时 2课时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题是高中政治必修4统编版中的重要内容。教材从联系的含义、特点以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个方面阐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首先,教材通过对联系含义的阐述,让学生明确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接着,教材详细分析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三个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能主观臆造,同时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教材强调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素养 通过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和信仰。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科学精神素养 培养学生用辩证思维认识世界的能力,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3.公共参与素养 鼓励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联系的客观性,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对待联系。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关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 1.课的类型:新授课与探究课相结合 2.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联系的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创设法: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联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学环节:展示图片,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教师展示一组相互关联的图片,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交通网络中的不同交通工具、社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等。然后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什么呢?这些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问题。有的学生说:“这些图片中的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学生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互依存,交通网络中的交通工具相互配合,社会生产中的环节相互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联系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被图片吸引,积极参与讨论,对联系有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二)联系的含义(10分钟) 教学环节:讲解概念,明确内涵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联系的含义,强调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教师举例说明,如学校中的老师、学生、课程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理解联系的含义。有的学生说:“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学校这个整体。”有的学生说:“学校与家庭、社会也有联系,家庭和社会对学校的发展有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联系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联系的特点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奠定基础。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联系的含义,理解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联系的普遍性(15分钟) 教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