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16995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六年级下册5《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345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人教,2024,六年级,下册
  • cover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67~68页,例1、例2。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经典的数学问题,又称抽屉原理,主要蕴含推理思想、模型思想、枚举法、假设法等数学思想方法。教材在本单元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 借助“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的情境,通过枚举法和假设法让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模型。例 2 描述了“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把多于kn个元素放入n个集合,总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k+1)个元素。若k为1,就是例1的情况了,可见例1只是例2的一个特例。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运用,是一个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的例子。教材通过这三个例题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鸽巢问题—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推理出鸽巢模型的原理—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推理能力,为以后学习较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学情分析】鸽巢原理的实质是揭示了一种存在性,比较抽象。尽管教材在素材选择、编排细节上经过了很多策略性处理,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还会面临诸多问题,如理解缓慢,思路不清,面对变式束手无策等。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将充分利用枚举法、假设法让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生生互动,以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以问题为驱动,在思辨中击破难点”的策略,让学生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设计将“学生经历模型思想形成的过程”作为课堂的落脚点,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运用“鸽巢原理”解释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探究活动,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渗透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 3、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领悟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建立“鸽巢原理”的模型。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巧设悬念 1.游戏:抢椅子游戏,当音乐停了开始抢坐,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活动:4位同学抢坐3张椅子,当音乐停了开始抢坐,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引导学生用“总有”“至少”来概括发现。 3.设疑:“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现象背后又蕴涵着什么数学规律呢?”启迪学生思考并引出课题。(板书:鸽巢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学生初步感受“人比椅子多时,共用椅子的现象总是有的”,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游戏中让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一)动手操作,初识原理 1.出示例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支笔。 (1)猜想。 (2)操作学具,用枚举法来验证。 (3)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4)质疑:是不是每种摆法都有这么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2支笔呢? 小结: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板书:枚举法)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累对“鸽巢原理”的感性认识,清晰地建立“待分物体”和“份数”之间的表象,然后通过大胆质疑和生生有效互动的过程,深刻理解“至少”的含义,以此突破难点。 2.优化验证方法 (1)引导“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