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23673

5.2 测量电阻 课件 (共23张PPT) 2024~2025学年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17851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九年级,教科,物理,学年,2025,2024
  • cover
(课件网) 第五章 欧姆定律 第2节 测量电阻———欧姆定律应用之一 学习目标 1.会利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 2.通过对电阻的测量认识电压-电流图像; 3.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加深理解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 灯泡中钨丝的电阻有多大呢? 新知导入 1.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如何运用欧姆定律得到导体的电阻? 想想议议 I = U R R = U I 一、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 ①如图所示用电流表测出未知电阻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未知电阻的电压,再通过 算出电阻值。 ②若在电路中加一滑动变阻器———改变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则可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值,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新知学习 实验探究:测量未知电阻 A V R R' S 用电压表、电流表间接测未知电阻 实验目的       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       开关、导线、待测未知电阻。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A V R R' S 电路图 实物图 实验电路图和实物图 实验步骤 1.调节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到零刻度;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阻值最大端;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I、电压表的示数U,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公式 计算出R 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中的电流及两端的电压,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R 的值。 测量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的平均值 R/Ω 1 2 3 实验记录表格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对一个未知电阻,用电压表测出它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测量通过它的电流I,应用欧姆定律,就可求出其电阻值。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伏安法是测量电阻的一个基本方法。 注意事项 1.在连接电路前要调节电流表、电压表到零刻度。 2.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最大阻值。 3.连接好电路,在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要用开关试触,在确定电路完好后再闭合开关S。 4.电压表和电流表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 二、电压—电流图像 U-I 图像 在上面的实验中,除了用表格形式记录测量结果外,我们还可以用图像的方式表示。在坐标图上,横坐标表示电流I,纵坐标表示电压U。将测量的数据在图中描点,用直线或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就可以得到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曲线。 电压—电流图像常被用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是物理学电学部分重要的图像 如右图所示是不同电阻的电压—电流图像。 若将上述实验中的未知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中描点,连接各点,则关于小灯泡的电压-电流的关系曲线是怎样的呢? 小灯泡的电压 — 电流图像 I/A U/V O ? 实验探究:研究小灯泡的电阻 电路图 实物图 A V L R S 实验次数 U/ V I/A R灯 /Ω 灯泡亮度 1 0.5 2 1.0 3 1.5 4 2.0 0.16 0.28 0.38 3.1 3.6 3.9 不亮 灯丝暗红 微弱发光 正常发光 0.45 5.4 实验数据 I/A U/V O 0.1 0.2 0.3 0.4 0.5 1.0 1.5 2.0 小灯泡的电压-电流图像 思考:灯泡由不亮逐渐变为正常发光,灯泡灯丝的温度是否在变化 由本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灯丝的电阻是_____。 变化的 灯丝(金属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实验分析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1.在该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不能求灯泡电阻的平均值: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2.能求小灯泡电阻的平均值吗?四次数值不同说明什么? 想想议议 (2) 用描点法作出小灯泡的U-I图像,会不会是一条直线呢?为什么? 不是。 因为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关系。 3.(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