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带有神徽,而殷墟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玉琮没有神徽。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有多元一体特点 B.玉在生产实践中普遍运用 C.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退 D.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无论是良渚遗址还是殷墟遗址或者是三星堆遗址,都有玉琮出土,说明中华文化具有一体性,而它们的区别是有无神徽,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故选A。玉琮是古人用于祭祀的器物,与生产实践无关,排除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衰———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2.以“大汉”“皇汉”“圣汉”“强汉”自称的汉代虽然也有边患,但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这反映出汉代( ) A.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B.具有鲜明文化自信力 C.具有发达的农耕文明 D.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 【解析】选B。材料中的“大”“圣”“强”以及“自信心”都指向了文化自信力,故选B。汉朝有边患,“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说法错误,排除A;发达的农耕文明是材料所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排除C;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与材料无关,排除D。 3.(2024·大庆高二检测)顾炎武编修《肇域志》,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这表明顾炎武( ) A.改变学术发展方向 B.非常注重历史研究 C.重建儒家思想体系 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选D。据材料“密切联系‘天下利病,生民疾苦’”可得出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思想,故选D。顾炎武的主张对当时影响有限,并未改变学术发展方向,也没能重建儒家思想体系,排除A、C;顾炎武并不是单纯为了历史研究,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排除B。 【补偿训练】 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夫《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 A.无为而治 B.经世致用 C.再续《春秋》 D.中体西用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顾炎武反对空谈,注重实学,提倡经世致用,故选B。A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而非再续《春秋》,排除C;D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排除。 4.下表是中国近代史上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历程。他们探索的共同主题是( ) 代表人物 探索方案 林则徐、魏源等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李鸿章等 师夷之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梁启超等 维新变法 孙中山、宋教仁等 民主共和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 A.民主科学 B.救亡图存 C.中西并重 D.实业救国 【解析】选B。由表格中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可知,近代先进国人的探索历程都围绕救亡图存这一主题,故选B。民主科学、中西并重和实业救国都不能全面体现表格内容,排除A、C、D。 【补偿训练】 可以把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材料( ) 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 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 C.消弭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差异 D.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 【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发生的,即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故选A。材料主要论述新文化运动的目的和背景,而不是其运动主体,排除B;材料没有强调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排除C;西方新思潮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这并未夸大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排除D。 5.(2024·临沂高二检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强调,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