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静电力所做的功,认识静电力做功跟路径无关的特点。 2.通过类比重力势能引入电势能,体会能量观点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3.理解电势能的变化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4.知道电势能的定义。知道常见的电势能零点的规定方法。 5.通过建立电势概念的过程理解电势是从能的角度描述电场的物理量,会并判断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 教学重点: 1.电势能概念的建立。 2.电势能的变化与静电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 1.根据静电力做功的特点引入电势能的概念。 2.比值法定义电势,理解电势是电场本身的性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知识回顾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速度为什么会改变,做平抛运动时呢? 2、物体动能改变的原因?动能是由什么能转化而来? 3、重力做功的特点? 4、带电体在静电场中受力的方向怎么判断?大小如何计算? 学生积极思考 已有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简要复习,易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问题提出 思考讨论书本26页问题。哪种能量减少导致电荷功能增加? 什么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学生思考 创设情境,引出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向。 规律探究(电场力做功特点) 1.获取研究思路 这种能量肯定是因为电场的存在而具有的,能量的变化与静电力做功密切相关。所以下面我们可以通过研究静电力做功来研究电场中的能量。从功入手研究能量是我们一贯的思路。 我们曾经学过两类力,它们做功的特点不同。一类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学过那哪个力是这样的?重力。一类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哪个力是这样的特点?滑动摩擦力。这两类力做功的特点是不同的,所对应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所以下面我们来计算静电力所做的功,看看与电荷运动的路径有没有关系? 2.证明匀强电场中静电力做功跟路径无关 做一做: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任取A、B两点,AB的连线长度为l,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夹角为θ。把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若试探电荷的电荷量为q,计算下面三种情况下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1)把q沿直线AB从A点移动到B点; (2)把q沿折线AMB从A点移动到B点; (3)使q沿任意曲线ANB从A点移动到B点。 分析:通过前两个问题的计算,初步得出结论———沿不同的路径把q从A点移动到B点,静电力做功相同。利用“微元法”的思想,计算第三个问题,得出与前两问相同的结果。 结论:在匀强电场中,不论q经由什么路径从A点移动B点,静电力所做的功都是一样的。因此,在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所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3.推广到一般的电场 “静电力所做的功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这个结论虽然是从匀强电场得出的,但可以证明对于其他静电场同样适用。因为证明超出了高中物理的要求,不做详细推导。 经过科学论证,形成猜想 按照要求,计算具体情境下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 对问题的推理形成猜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设计合理科学探究思路--类比,得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具体情境下,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通过学生自主推导,提升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体会微元法的应用,提高数学推理能力, 提升学生对结果进行交流总结能力。 从特殊到一般,体现科学思维中的归纳提升能力 电势能概念建立 1.之前我们学过哪个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重力做功同样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只跟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重力做功什么能发生了变化? 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会发生变化。 类比重力势能,提出电势能的概念,得出“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电场力做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