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43002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0张PPT)

日期:2024-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7次 大小:2799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5课,三大,改造,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953年-1956年底)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学习目标 世界两大阵营呈现对峙局面 美国 苏联 材料三:1949年夏,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新中国外交的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 材料二: 材料一: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新宪法。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 材料四:五四宪法建构起人民民主政治体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方式确定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苏联模式的影响 帝国主义的威胁、外交上一边倒的立场 政党初心 历史选择 国情 法律依据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1949--1956)。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 主体 两翼 一 化 三 改 建设 改造 工业化建设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同时并举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壹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王国藩,河北遵化西铺村农民,土地改革后分得了自己那份土地,生产积极性很高,全家总动员,早出晚归,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让他都笑得合不拢嘴。 但好景不长,第二年当地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王国藩种的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周围十几个乡的庄稼全都没有水浇……自己身单力薄,根本没办法抗旱救灾。 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土地改革后,分散的个体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1.原因: 2.时间: 1953—1956年 3.形式: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3)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4.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5.性质: 社会主义改造 自愿互利 6.原则: 7.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8.阶段: 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类别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时间 1949.10-1953年 1954-1955年上半年 1955下半年-1956年底 原则 特点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 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互相帮助 土地入股,统一经营 特征: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萌芽 半社会主义性质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9.结果: ①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②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对入社的牲口合理议价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农业改造 手工业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手工业是供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