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43749

秋季-初三-物理-同步精讲讲义+随堂练-第2讲 滑轮

日期:2025-05-1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72305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秋季,初三,物理,同步,精讲,讲义
    1.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学会利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分析滑轮力与距离的关系 3.理解滑轮组的特点 4.掌握滑轮组的绳子段数判断以及受力分析 5.掌握滑轮的作图 1. 受力分析 2. 滑轮组计算 3. 滑轮的作图 滑轮的构造 1.定义:周边有凹槽,在绳的拉力作用下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定滑轮和动滑轮 1. 定滑轮 (1)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2)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 杠杆. (3)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_____. (4)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F(或速度 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 hG(或速度vG). 2. 动滑轮 (1)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2)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_____倍的_____杠杆(绳子竖直向上拉). (3)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_____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4)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_____; 忽略绳子重力与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_____;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绳=2h物,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2V物 小东在研究“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时,分别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如图所示,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滑轮A可以等效为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可以_____ ,但不能_____;滑轮B可以等效为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或“等臂”)杠杆,使用它的好处是可以_____,但不能_____,而且_____.若物体的重力G均为20N,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力F1为_____N,F2为_____N. 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用同样大小的力 F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拉动不同的重物(物体下方的圆圈表示轮子,忽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及绳与滑轮的重力).则能拉动的物体最重( ) (1)如图 1 所示,甲物体重 3N,乙物体重 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 a 绳对甲的拉力为_____N. (2)在分析 b 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 2),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 3 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 A、B、C、D 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力的_____,不改变力的_____(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1中 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 1 中 b 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 b 绳的拉力是一对 (选填“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 4 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 绳对乙的拉力 乙对 b 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1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_____N. (3)再通过受力分析可得,图 1 中地面对乙有_____N的支持力. 如下图所示,分别用竖直方向的力 F1、F2、F3使物体匀速上升,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均为 20N,滑轮重均为4N,则物体 G1= _____N,G2= _____N,G3= _____N;F1=_____ N,F2= _____N, F3= _____N; 如图所示,把重 20N 的物体以 v=0.3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N,若不计绳重及磨擦,则绳端移动的速度及动滑轮重力的大小分别是( ) A.0.6m/s,8N B.0.15m/s,4N C.0.6m/s,4N D.0.15m/s,8N 如图所示,G=200N,滑轮重 G′=40N,要使物体能匀速上升 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滑轮的摩擦)( ) A.F=440N,并向上移动 4m B.F=140N,并向上移动 4m C.F=440N,并向上移动 1m D.F=480N,并向上移动 1m 如图所示,用水平方向的力 F 拉绳子的一端 P,使物体 A 以 2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8N.不计滑轮、绳、弹簧的测力计的重力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物体 A 与 水平面的摩擦力及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