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45110

主题三 第11课《三军过后尽开颜》教案-【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日期:2025-04-06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5247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可爱的四川,教版,教案,三军过后尽开颜,11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11课《三军过后尽开颜》教学设计 课题 三军过后尽开颜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可爱的四川 年级 七至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红军长征期间各项政策和行动对赢得少数民族支持的重要性,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并培养文化尊重感。2、从红军长征中的“彝海结盟”、“强渡大渡河”等故事中领悟智慧与勇敢,培养解决困难的能力与信心。3、学习红军长征中的关键事件,体会红军将士们的坚持和勇敢精神,树立自信心,激发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4、掌握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各地的重大历史意义,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激励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理解红军民族政策的作用学习红军智慧与勇敢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坚定不屈的革命信念增强对家乡历史文化认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彝海结盟》 你知道《长征组歌》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长征过程中哪些事件吗?你会讲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你知道安顺场为何被称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吗?你清楚红军长征纪念总碑为何设在四川吗?……让我们一起沿着红军的足迹,聆听英雄的故事,感受信仰的力量,体会长征的精神! 观看视频,了解彝海结盟的历史事件。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讲授新课 一、情深谊长———彝海结盟会理会议后,中央红军先后到达四川彝族、藏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民族政策并广泛宣传,得到了各族人民的热烈响应。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四川冕宁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票;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布告以朗朗上口的通俗语言,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和铁的群众纪律。在红军政策的感召下,各族人民踊跃加入红军、支援红军。“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实践中的光辉典范。1935年5月22日,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冕宁县的彝海之滨,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结为兄弟。刘伯承代表红军将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旗帜赠给小叶丹。随后,小叶丹亲自引领红军先头部队安全通过拖乌山。红军迅速通过彝区,到达大渡河边。二、议一议1、朱德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1)安定民心:布告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承诺红军尊重当地的风俗和纪律严明,减少了当地群众对红军的恐惧和敌对情绪。(2)赢得信任:布告明确提出红军会公平购买粮食并支付足额费用,显示出红军的诚意,赢得了各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3)宣传政策:布告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宣传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帮助当地群众理解红军的目标和价值观。(4)增强支持:通过布告的传播,少数民族群众积极加入红军,帮助红军获取人力和物资支持。(5)树立形象:布告展示了红军纪律严明、不扰民的良好形象,有助于建立红军在民众中的正面形象。2、刘伯承和小叶丹如何通过“结盟”来推动红军的长征?(1)建立信任:刘伯承和小叶丹通过结盟,表示了双方的真诚和友好意图,建立了信任关系,有助于双方合作。(2)确保安全通过:小叶丹带领红军安全通过彝族地区,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损失,使得红军能够顺利前进。(3)鼓舞士气:通过结盟活动,红军将士看到了当地群众的支持,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提高了战斗力。(4)推动行军速度:有了小叶丹的帮助,红军得以快速通过彝区,加快了长征的步伐,为后续的行动争取了宝贵时间。三、做一做1、毛泽东在大渡河畔见到刘伯承后幽默地问:“诸葛亮七擒七纵才使孟获心服。你怎么一下子就说服了小叶丹呢?”请大家查一查,刘伯承是怎样回答的?刘伯承回答说:“那个时候彝民还是敌人,这个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