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递马车》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听赏-想象-模仿-表演,四个方面表现出邮递员赶着马车的快乐场景。 2、学生能够为乐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的节奏、情绪、结构形象与表现特点。 3、体验邮递员的愉快心情,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 二、教学难点: 能够为乐曲加入打击乐的正确演奏,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 表现邮递员赶着马车的快乐场景,体会邮递员的愉快心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打击乐,信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随音乐律动,走进教室。 将学生分为三个小队,男女同学穿插排列,开着小火车走进教室,就三个弧形的小组而坐。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教师提问刚刚我们是开车小火车走进教室的,那在没有火车的年代,人们想要出远门就不容易了,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信。(引导学生回答信件是邮递员叔叔帮我们送出去的) (二)、教授新课,感受乐曲。 1、学习第一乐段。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乐段的前半部分,发挥想象,想象出马儿奔跑时的马蹄声。 (2)、教师引导学生用双手和嘴巴模仿马蹄声。 (3)、教师指导学生准确的将节奏型x x|x x|x x|x x:‖加入到马蹄声中。 (4)、随音乐感知乐曲第一乐段的前半部分。 (5)、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乐段的后半部分,发挥想象,想象出马儿奔跑时马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声。 (6)、教师引导学生用双手和嘴巴模仿铃铛声。 (7)、教师指导学生准确的将节奏型x o|x—|x o|x—:‖加入到铃铛声中。 (8)、随音乐感知乐曲第一乐段的后半部分。 (9)、整体感知乐曲完整的第一乐段,并给其取名A段,并将第一封信送给学生,提示学生在课堂的最后打开。 2、学习第二乐段。 (1)、学生初次聆听第二乐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邮递员送的第二封信走的路平坦么?这封信送的容易么?跟着幻灯片出示的旋律画出旋律的走向,感知乐曲旋律的波荡起伏。 (2)、再次聆听第二乐段,教师引导学生听出什么时候走下坡路了?又什么时候走上坡路了?(教师哼出乐段的主旋律,做出音高的转变,引导学生说出音越低,路线就越往下走,走下坡;音越高,路线就越往上走,走上坡。) (3)、第三次聆听第二乐段,学生跟着出示的路线图画一画,感知乐曲。 (4)、学生第四次聆听乐曲,并扮演邮递员,带着其他的“小邮递员们”驾驶上小马车,走一走这一段不平凡的路。(学生第四次聆听乐曲,并自己准确的画出路线图) (5)第五次熟悉第二段乐曲,教师引导学生老师一起,在下坡时慢慢的蹲下,上坡时再慢慢的站起来,再一起来感受乐曲。 (6)给乐曲第二乐段取名B段,并将第二封信送给学生,提示学生在课堂的最后打开。 3、学习第三乐段 (1)、初次欣赏第三乐段,引导学生想想第三乐段与A段和B段哪个乐段旋律相似?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乐段与A段旋律相似,同时通过手势,引导学生说出不同之处,结尾多了三个音) (3)、教师引导学生为第三乐段结尾处的三个音创编歌词,加深对乐曲的快乐感知。 (4)第三次聆听第三乐段,表演第三乐段。 (5)、给乐曲第三乐段取名A’段,并将第三封信送给学生,提示学生在课堂的最后打开。 4、完整聆听乐曲,整体感知乐曲。 (1)、教师总结三个乐段构成完整的乐曲,并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乐曲。 (2)、教师启发学生为乐曲创编曲名。 (3)、教师揭示乐曲的曲名,简介作者。 (4)、师生共同完整的聆听,表演乐曲。 (三)、拓展延伸,总结乐曲。 (1)、教师请学生打开第一封信,揭示今天的乐曲是管弦乐曲,它是由管弦乐器演奏的,并展示外国的管弦乐器的分类与图片展示,说明今天的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圆号,长号,小提琴)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