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童年的水墨画 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组儿童诗,摄取了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这三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无忧。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溪边》背诵下来。 3.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4.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播放歌曲《童年》,学生欣赏歌曲,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2.引导交流: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相信大家童年时都会有过幻想和一些快乐的时光吧!这节课让我们来欣赏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童年的水墨画》。(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张继楼,1926年生于江苏宜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从1956年出版第一本童话诗集《母鸡和耗子》至今,先后出版了《唱个歌儿给外婆听》(1960年)、《夏天到来虫虫飞》(1963年)、《在农村的田野上》(1964年)、《写给孩子们的诗》(1979年)、《种子坐飞机》(1983年)、《东家西家蒸馍馍》(1986年)《小蚱蜢》(1989年)、《新编晚安故事365》(1993年),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儿童诗选》《中国儿歌金库》等33种儿童文学读物。作品曾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三等奖、四川省第二次少年儿童读物评奖优秀儿童文艺作品奖、建国40年重庆文学奖等多种奖项。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这首诗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 2.先在小组内读诗、互评、互相正音。品味诗的语言美,画面美。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4.师生交流诗的大概内容。(童年的生活和学习场景。) 三、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菇”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山溪比作绿玉带。) (2)人影给吸水染绿了(这个“给”就是“被”的意思,不是“把”的意思;“染”字使静景有了动感。句子是说人在溪水中的倒影被溪水染上了淡淡的绿色,说明春天的溪水是绿色的。) (3)“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从这句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说明什么?(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体现出这个场面的欢声笑语,富有感染力。笑声和鱼儿一起在草地上蹦跳,笑声好像有了生命。从这句诗中,我知道发生了这件事:“我”钓到了鱼,一拎钓竿,所以水面上的人影“碎了”;草地上,鱼儿蹦跳着,还有“我”开心的笑声。这说明了儿童生活的快乐。)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水葫芦”:本意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直立,卵形或圆形,叶柄中部以下膨大,花呈漏斗状,蓝紫色。诗中的水葫芦加上了引号,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借它代指水性极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后文的“出水时只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