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1665

2.2《红烛 》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277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红烛 ,同步,练习,答案,统编,高中
  • cover
2.2《红烛》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2.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红烛(zhú) 锈蚀(zhuó) 怒涌(yǒng) 拥护(yōng) B.情景(jǐng) 情境(jìng) 力量(liàng) 量杯(liáng) C.滚动(gǔn) 衮服(gǔn) 洪涛(tāo) 滔滔(tāo) D.狂飙(biāo) 寰宇(huán) 灵魂(hún) 灼热(zhuó) 3.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 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 C.“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 D.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蜡炬(jù) 躯(qū)体 心惊胆颤(chàn) B.溃(kuì)脓 烧沸(fèi) 按捺(nà)不住 C.脂(zhǐ)肪 匠人(jiàng) 熏陶渐(jiān)染 D.消弭(mǐ) 慰藉(jiè) 一哄(hòng)而散 5.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请概括《红烛》5-7节的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红烛》,完成后面的问题。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 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6.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