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教案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阳关三叠》作为一首琴歌。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深沉蕴藉、潇洒飘逸,讲究一种空灵的美感,品格高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音乐原汁原味的韵味,本课的设计对教材进行适当的二次开发,选择重点学唱歌曲《阳关三叠》,而合唱版作为对比进行鉴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歌曲韵味。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和解读《阳关三叠》,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灿烂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一)知识与技能 哼唱主旋律,自信地演唱歌曲并根据情景创作,了解古曲相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好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完整聆听模唱歌曲《阳关三叠》,掌握对音乐变化的感知能力,充分体验歌曲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阳关三叠》,树立学生对历史的价值观,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加入学习古代音乐的行列,熟唱歌曲《阳关三叠》,懂得欣赏并分析古代音乐。 四、教学难点:学会分析古代音乐的特点,能体会歌曲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随音乐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2.讲解创作背景及古曲琴歌《阳关三叠》 (二)新课 1.初次聆听,思考:歌曲的速度如何?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中速稍慢 表达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 2.再次聆听,思考:歌曲采用哪个乐器伴奏?有什么特点? (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音色悠长、深沉、古朴而富有激情,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之人真挚的惜别之情。) 3.教唱歌曲 上阕 (1)听一听上阕有几个乐句构成?乐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个乐句) (2)再次聆听上阕,根据老师画出的旋律走向来分析乐句间的联系。 (3)教师讲解起承转合 (4)随琴演唱上阕旋律(注意附点节奏) (5)加入歌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 (6)加入重音字再次演唱 (7)教师对上阕情绪进行总结 下阙 (1)听一听下阙有几个乐句构成?节奏旋律有什么特点? (三个乐句 频繁出现附点节奏和两个八度) (2)随琴演唱下阙旋律(注意八度保持腔体打开) (3)加入歌词用哭腔演唱(教师先进行示范) (4)自行设计下阙的重音字并代入演唱 (5)教师对下阙情绪进行总结 4.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5.随伴奏再次演唱歌曲 (三)拓展 1.根据诗中内容分小组进行情景演绎 2.教师点评 (四)结语 在这纷繁的音律中,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以其深情款款,穿越时代的沧桑。从《渭城曲》到《阳关三叠》,它既是文字的艺术之作,更是音律的佳作,让送别之美在琴瑟之间永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