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76081

6《芣苢》《插秧歌》一课一练(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240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答案,一练
  • cover
6.《芣苢、插秧歌》一课一练 班级 姓名 必备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收录了从 的诗歌305篇,反映了约500年的社会面貌,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六为 、 、 、 、 、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与 、 、 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原文见课本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芣莒》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芣莒》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芣莒》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的表现了采摘野菜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芣莒》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2.《芣莒》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芣莒的劳作过程,请用自己的话将其描述出来。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4.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杨万里 原文见课本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中,“小儿”“鹅儿”“照管”等口语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杨万里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创作风格。 B.杨诗中,田夫对妻子的关心不屑回答,转而叫她提防鹅鸭作践庄稼,简单的话语表现出农家的艰辛。 C.苏诗颈联中,诗人通过“急炊大饼”“多博村酤”等生活场景,从侧面表现了麦收的繁忙辛苦,构思巧妙。 D.苏诗尾联中的人称由上文的“诸孙”转变为“汝”,这一人称变化更能亲切地表达对外孙辛勤劳作的赞美。 6.必修上册以“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最初收录了《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后来用《插秧歌》替换了《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你认为哪一首诗更适合编入该单元?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到“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到“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2)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两句写田夫、田妇、大儿、小儿各有分工,拔秧、抛秧、接秧、插秧,紧张忙碌而秩序井然。 (3)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一句写农家儿女全副武装与天斗,与地斗,与雨斗;而“_____”一句又极写雨势之猛,插秧之急迫、艰辛。 答案 必备知识 周初至春秋中叶、风雅颂、赋比兴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诚斋先生 基础巩固: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原文见课本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芣莒》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