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86999

第19课《枣儿》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1789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9课,枣儿,教学设计
  • cover
第19课 枣儿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分析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 3.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戏剧台词的深层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2.分析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 ●难点:揣摩文章语言,理解戏剧台词的深层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预习导学] 1、上网或查资料了解独幕剧 独幕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是剧情在一幕之内完成的小型戏剧。 独幕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篇幅较短,人物较少,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由于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的限制,独幕剧一般情节单纯,结构非常紧凑,矛盾冲突展开比较迅速,形成高潮,戛然而上。 2、上网或查资料了解作者 孙鸿,女,安康学院中文系教师,教授职称,当代剧作家。他所写的话剧小品《枣儿》,发表于《剧本》1999年第1期。曾荣获“1999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小品小戏奖一等奖,并囊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演员奖。 3、上网或查资料了解背景 《枣儿》发表于1999年,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家园,道德、伦理、亲情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枣儿》以呐喊的方式对现代化带来的人性变异和感情淡漠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在此基础上又努力唤醒人们心中的温暖亲情,企盼和呼唤人们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 4、字词达标 (1)读准字音 蓦然(mò) 翘首(qiáo) 囫囵(hú lún) 竹匾(biǎn) 踌躇(chóu chú)咀嚼(jǔ jué) 掸去(dǎn) 喃喃(nán nán) (2)词语释义 踌躇:犹豫不决。 蓦然:猛然,不经心地。 翘首:抬起头来(望)。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津津有味:特别有兴味,也指特别有滋味。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心事重重:心里盘算的事很多,一层又一层。 喃喃自语: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一颗枣,两颗枣,一筐枣,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作呼喊状,一个小男孩双手作喇叭状呼喊…… 数不清的枣儿,爹喊自己的娃来吃,别人的娃却来了;娃喊自己的爹吃,身边却只是别人的爹。他们使劲喊,娃不应,爹也不应。漫山遍野无人应。田野里只回荡着祖孙二人无比热烈却又近乎无望的呼喊。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二、预习展示: 1.介绍独幕剧、作者和写作背景。(见课件) 2.字词达标。 三、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枣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 全剧以“枣儿”为标题,并以“枣儿”贯穿全剧,让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在剧中,老人的经历、情感乃至命运,都与“枣儿”有着不解之缘;男孩对父亲的思念,也与“枣儿”相牵连。 “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白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 【交流点拨】 (1)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 (2)儿子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