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情感。 2.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3.感受作者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品味语言,感受意境,体悟感情。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 1. 通过品词读句掌握鉴赏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2. 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两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素裹红妆,指点江山,文字激扬,他就是今朝之风流人物,伟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跟着毛泽东这首《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感受领袖宽广的胸襟。 二、教学过程: (一)朗读———赏音律之妙 录音范读———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 诗歌正是由于它特有的音律、节奏,所以自古到今,才能被编为歌曲演唱。 首先让我们进入自由朗读环节。自主学习步骤与要求有以下三点,首先请同学和录音一起朗读,感受音律之妙。注意标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注意从语气的轻重,声音的高低,语速的缓急,感情是否充沛这四个方面来标识。 (二)诵读———赏画面之美 朗读之后,我们感受到了词的音律之妙。词的上阕重写眼前之景,下阕侧重追忆往事,表现作者青年时代的精神和理想。结合全词,再次诵读,展开想象,看看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用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清代文人沈德潜曾说: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如果说文学是语言艺术,那么诗歌便是语言艺术中的极品。诗歌的语言不仅是凝练,而且要准确、生动、形象,具有艺术的美感。为此,历代大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练字”的佳话。如“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一代诗圣杜甫炼字的终极追求;“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苦吟诗人卢延让呕心沥血锤炼语言的真实写照;“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推敲”语言的至诚肺语;“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更是欧阳修“咬文嚼字”的无悔的执着……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这首词里,同样给我们树立了“练字”的典范。下面我们就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画面之美。 赏———独立寒秋图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第一幅图画中有几个字词特别有表现力? 明确:独立、去 这是一个全景缩放后的特写镜头: 天地之间一尊伟岸的身躯,高瞻远瞩,表情深邃,浓眉深锁,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古来圣贤皆寂寞,自古诗家易孤独。诗人是喜爱孤独的,像“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追求一种闲云野鹤式的自由。诗人的孤独是一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美丽伤感,恰如冯延巳的“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既带有一种孤独之痛楚,孤独之惆怅,又含有无限的审美趣味。诗人的孤独有时是有意的,他们会主动地远离人群,如韦应物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无心或迫不得已而落单的,如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等。无论是有意而孤还是无意而独,他们的内心大都是悲苦的,正如杜甫所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那种寒彻心扉的悲凉,跃然纸上。 ①“独立”二字显现出诗人卓尔不群,激流勇进,器宇轩昂,砥柱中流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那些“端坐独钓”洁身自好的隐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形象高大又境界高远,非“独立”莫属。 ② “去”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