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2590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378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狂潮,中国,瓜分,列强,战争
  • cover
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材分析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在古代一直是友好邻邦。但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日本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其定为基本国策,由此开始积极地对外扩张,先后侵略了台湾和朝鲜,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1894年,日本又寻找借口,发动了有史以来对中国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对两国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共有“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三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战争结果是清王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刺激了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欲望,列强继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但很不全面。学生对这场战争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但对于分析《马关条约》带来的影响尚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2.引导学生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共同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 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史料的研究分析,引导学生认清清政府腐败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 2.家国情怀 通过旅顺大屠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重点难点 1.重点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难点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旅顺大屠杀》视频、《签约时的场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示意图》、相关史料漫画、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自主探究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祖国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设计意图:诗歌不仅句式整齐,音律和谐,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引入,让学生通过诗歌来观察历史、感悟历史,既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又能拓展其历史思维能力,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感知理解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学生浏览教材中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找出中国、朝鲜、日本的地理位置。 【材料展示】材料- 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在国会发表的施政演讲中说: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卫利益线。主权线,指国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线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因此必须加以保护。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指日本)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去的还要多。”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布林克莱又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帝国主义侵华史》 【提出问题】日本的一些右翼史学家曾说:“1894年的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 的因素引起的。”请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日本史学家的这种观点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吗?如果不是,那究竟是谁主动挑起了战争?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学生探讨后得出结论;这场战争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日本长期预谋的结果。1894年朝鲜爆发民众起义,给日本出兵朝鲜提供了借口,成为中日之间战争的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