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593036

7.1 《短歌行》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27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短歌行》———慷慨沉吟忧天下,歌短情长动古今 教学目标 1.品读诗歌,通过揣摩语言、意象走进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2.辩证分析曹操之“忧”,体会其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和家国情怀。 3.掌握运用比兴,用典表述心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运用比兴,用典表述心志的方法。 2.鉴赏诗歌的语言、意象,理解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探究曹操忧患意识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人生态度。 2.跟随曹操思考生命价值,探究生命意义。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个人,如果既能登大雅之堂,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又能入草野里巷,让百姓谈说不尽,并且能穿越两千年时空,依然鲜活如初,那这个人定是个性饱满,魅力无限的人。 今天,让我们走近曹操,聆听《短歌行》,感受一代枭雄的慷慨悲歌! 教学过程: 一、一曲短歌,一位英雄 学生活动:谈谈自己眼中的曹操。 (同学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容易受到电视剧《三国演义》“褒刘抑曹”思想的影响,未能客观地评价曹操。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曹操的确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有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对其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其作品探知一二。) 那么,历史上的曹操是怎样的形象呢? 政治家(丞相):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之局势。 文学家(诗歌领袖):他精音律,善诗歌,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二、一曲短歌,一种风骨 资料补充:建安风骨 内 容:诗歌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又表现出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 代表人物:“三曹”,“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旸、刘祯。 形式风格:多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学生活动:同学们在激情诵读中感受本诗慷慨悲凉,雄健深沉的特点。 (学生绘制诗歌情感变化曲线图) 三、一曲短歌,一腔忧思 过渡语:莫道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互动设计】 学习任务一:曹操的抱负和情怀是如何体现的? 字句关情———析诗眼 1.寻找诗眼:诗读关键,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围绕该“诗眼”,诗人的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微妙变化? 明确:忧 (全诗128字,“忧”出现3次,分别是“忧从中来”、“何以解忧”、“忧思难忘”,“忧”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也是曹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一个“忧”字,呈现给读者一个饱经忧患,真诚恳切的志士形象。) 2.为何而忧?(请同学们划分诗歌层次,梳理“忧”的内涵) 明确:一忧:去日苦多———人生短暂 二忧:青青子衿———贤才难得 三忧:天下归心———功业未就 (忧之根源,正因功业未就,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 【此处补充诗歌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建安十三年冬 ,曹操亲率80万大军,列阵长江,与 “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欲以统一天下,此时曹操已54岁。面对连年战祸,三分天下之局势,曹操忧愁幽思而做此诗。 3.(学生探究)如何理解曹操的忧情?(这种对“人生短暂”的担忧是不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呢?) 【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系苏轼、李白、王羲之、辛弃疾等人分析) 明确:并不消极。 曹操之“忧思”,洋溢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他积极招揽贤士助其实现统一大业, “忧”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不屈从于现实,渴望建功立业的“英雄之忧”! 4.如何解忧? 靠人才,用伟大的志向化解愁苦。 【曹操统一天下后的理想蓝图】 “吏不呼门”“民无所争讼” “仓谷满盈”“斑白不负戴” “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对酒》曹操 评价:曹操统一天下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而是践行了儒家的思想。如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