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作业练习 1.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各大文明早期都是小国寡民状态 C.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 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3.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建立民主制度 4.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这些留学生归国后,要求仿效中国。于是日本政府实行( ) A.农奴制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建立政教合一 5.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6.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 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材料二 19 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4 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自然环境和历史的不同,使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D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表明,佛教在主动融汇儒学伦理,通过本土化使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