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掌握单细胞生物的计数方法。2.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来研究一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1.实验目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并总结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单细胞_____生物,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可以用_____培养基来培养。 3.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4.作出假设: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一开始呈“J”形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改变,酵母菌数量呈“____”形增长。 5.实验设计 (1)变量分析:自变量为_____;因变量为_____;无关变量为_____等。 (2)怎样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①方法:_____法。 ②用具:试管、滴管、_____、显微镜等。 ③步骤:先将_____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_____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___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_____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_____底部→显微镜计数一个_____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6.实施计划: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估算出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初始数量(N0),在此之后连续观察7天,分别记录下这7天的数值。 判断正误 (1)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监测酵母菌数量( ) (2)应先向计数室滴加样液,再盖盖玻片( ) (3)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开始计数( ) 任务一: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资料1 血细胞计数板是一块比普通载玻片厚的特制玻片。它由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它的中间被一个短横槽隔为两半,每个半边上刻有一个方格网(如图A)。每个方格网上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计数用。 1.计数室的长和宽各为1 mm,深度为0.1 mm,容积为____ mm3。计数室通常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另一种是大方格分为16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25个小方格。这两种规格的计数室,每个大方格都由____个小方格组成。 2.盖盖玻片和滴加培养液哪个步骤在前? _____ _____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_____ _____ _____ 4.滴加培养液后要稍等片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再计数。请分析原因。 _____ _____ _____ 5.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什么措施? _____ _____ _____ 6.计数的酵母菌都是活的吗?怎样分辨是否为活菌? _____ _____ _____ 7.对于压在计数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_____ _____ 8.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_____个/mL。 任务二: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1.探究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_____ _____ 2.设计记录表记录结果。 3.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_____,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_____、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_____积累等,使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2)根据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曲线,作出对应增长速率的曲线图。 1.实验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1)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移液器或吸管将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镊子轻压盖玻片,避免因菌液过多顶起盖玻片而改变计数室的容积。稍等片刻,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