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00340

第9课《木兰诗》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0-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440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9课,木兰诗,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
  • cover
教学设计: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木兰诗》 一、教材分析 《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 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上简洁明快,富有生活气息。如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通过排比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紧张有 序的准备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互文、对偶等修辞 手法,如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既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又高度 概括了战争的残酷和木兰的英勇无畏。 从内容情节上看,《木兰诗》详略得当。对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凯旋后的团聚等 场景描写细腻,充分展现了木兰的女儿情怀;而对十年征战生活则一笔带过,突 出了战争的漫长与艰苦,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种详略得当的 处理方式,使得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木兰诗》所传达的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木兰替父从军,体现了 她的孝顺和担当;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展现了她的勇敢和爱国精神。她打破了传 统的 “男尊女卑” 观念,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家 庭和国家做出贡献。 《木兰诗》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们展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滋养和人生 启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古诗词学习经验,对古诗文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个阶段,学生们具备了 初步朗读和赏析古诗文的能力,能够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简单的分 析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而且,大多数学生对 “木兰替父从军” 的故事有所了解,这为学习《木兰诗》提 供了一定的背景知识。然而,当前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普遍存在学生不会读诗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古典诗文的诵读。古典诗文在 语言表达和韵律上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往往难以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例如,五言诗的停顿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朗读时不能准确 地把握停顿的位置和时长,导致朗读缺乏节奏感和韵律感。此外,学生在朗读时 也难以把握语气的轻重缓急,不能很好地体现诗歌的情感变化。 其次,学生读书不爱质疑,不敢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思考和质疑的精神。这使得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不够深入,难以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对于《木兰诗》这样的经典 之作,学生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与文本进行深 度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朗读指导,通过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文的朗读方法。例如,教 师可以带领学生逐句分析五言诗的停顿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节奏和韵律的 美感。二是鼓励学生质疑,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 见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总之,了解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重要前提。针对七年级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的 特点和问题,教师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和 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木兰诗》。首先,教师进行示 范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基调。教师在朗读时,注意把握诗 歌中不同段落的语气变化,如出征前的忧愁与坚定,征战时的悲壮,凯旋后的欢 快等,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朗读榜样。接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