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并序) 教学目标 1.审美鉴赏与创造:品鉴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剖析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提升思维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 吟咏诵读,品味诗句,在诵读中体悟诗歌复杂的情感意蕴。 2. 加深对边塞诗主题的理解,剖析诗歌思想内容及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难点: 1. 分析诗句,并从中总结、凝练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2. 剖析《燕歌行》思想内容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教学过程 一、解题释义,感受韵律 1.解题明目,拓宽视野 解读诗题《燕歌行》是乐府旧题,由曹丕首创,我们所熟悉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就是最早的《燕歌行》诗句,而到盛唐的高适,完全打破了《燕歌行》的“闺怨诗”格局,将其发展成为壮怀激烈、感慨深沉的“边塞诗”。 2.因气求声,把握诗意。 教师范读,意蕴深沉,理清结构,精炼概括。全诗分四个部分:1-8句写“出征”,9-16句意“战败”,17-24句描“被围”,25-28句话“死斗”。 二、品读诗句,体味感情 1.引用经典评价,锁定任务活动。 明代邢昉曾这样评价高适的《燕歌行》:“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磬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说明诗意丰富,情感多重,深沉悲壮。 请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一:结合整首诗,分析诗人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经典诗句,体悟思想情感 通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诗句赏析,理解诗人赞颂战士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的深厚感情。 通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诗句赏析,揭示出诗人对浴血奋战的战士的敬重、同情,以及对贪功、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 通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一起三联,征夫思妇相互照应,理解诗人凝重而深沉的对思妇征人相会无期的无限同情。 3.借用相关情感,理解诗蕴内涵 引用曹植的《白马篇》中“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相似情感沟通理解战士为国杀敌义无反顾。 引用《资治通鉴》中“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韩非子》中“兵者,凶器也,不可不审用也。”写将军出征如此招摇,未必妥当。写出将军好大喜功、求胜心切,却如此荒唐渎职,怎能不失败? 总结诗歌的复杂情感:诗人极尽笔力赞颂了战士们英勇无敌、为国尽忠的豪情壮志,表达了对贪功冒进、骄傲轻敌的将军的强烈不满和无限愤慨,抒发了对思妇征人相会无期的无限同情。 三、以古对今,揭示主旨 1.以古讽今,显露主旨 战士们“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却将情感落脚到“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如此深沉悲凉。 下面大家完成任务活动二:论军功,汉朝“飞将军”李广远不及卫青、霍去病,为何“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原来,李将军爱兵如子:士兵喝不到水,他不近水源;士兵吃不到饭,他也不吃。李广深得士兵爱戴。后来他兵败自杀,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民众都为之痛哭。与“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形成鲜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