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片叶子》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再一次通读课文。 (生读,师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 师:读完小说后,你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感动 生:出乎意料 生:震惊 师:每个人阅读的角度不同,感受自然各异,这很正常。读书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而且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阅读感受。老师跟第三位同学一样,读完这篇小说之后的第一感受就是震惊。不过震惊之余,老师头脑里又闪现出一连串的疑问,而这些疑问都源自小说的标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师圈画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 师:老师的一个疑问是:苏艾为什么说这最后的常春藤叶是贝尔曼的杰作? (在板书标题左上方标注“?”) 生:因为最后的常春藤叶挽救了琼珊的生命。 师:我赞同。 (在“?”左侧板书“挽救琼珊”) 师:老师的第二个疑问也随之产生了。这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什么能够挽救琼珊的生命? (在板书标题右上方标注“?”) 生:因为这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希望。 师:你能在文中找出依据吗?大家一块帮他找。 (生翻阅课文) 生:老师,我找到了。在文章第40段。 师:好,你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了。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那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师:后面还有没有关于这片叶子的描写? 生:第44段。“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夜晚同来的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檐上倾泻下来。” 生:还有第46段。“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师:同学找得很仔细。现在大家把这些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段自由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 (生自由朗读) 师:谁来说一下,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叶子?试着用词语概括。 生:孤单。 生:顽强。 师:谁把这两个同学的答案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生:最后的常春藤叶是一片孤单但生命力又很顽强的叶子。 师:很好。第47段提到“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大家猜想此时琼珊会想到什么? 生:琼珊看到一片常春藤叶尚且如此顽强,她可能会对以前的生活态度感到惭愧。 师:她之前是什么生活态度? 生:消极,对生活失去信心。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大家找一下。 (生再次翻阅课文) 生:第22段。“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 生:第24段。“你不用再买什么酒啦。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下来。那时候我也该去了。” 生:第28段。“因为我要看那最后的藤叶掉下来。我等得不耐烦了。也想得不耐烦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 生:还有第41段。“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师:同学们的视野很开阔。从琼珊说的这些话中确实可以看出她消极甚至绝望的生活态度。那么她看到这片常春藤叶除了对之前的生活态度感到惭愧,还会想到什么? 生:她要像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样坚强起来。 师:文中哪里体现的? 生:第48段。“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想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生:还有49段。一小时后,她说:“苏艾,我希望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