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图片、文字等史料说出工厂产生的原因,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能运用文字、图片等史料多角度、客观辩证地分析生产方式的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能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方式变化与社会生活变革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会对其因果关系做出合理解释,增强历史解释素养。 4.能够恰当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对史学家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进行辨析,增强其历史解释及历史评论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分析工厂产生的原因、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2.辩证分析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生产方式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教学难点: 1.充分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2.运用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分析大机器生产与工厂制度、生产方式变化与社会生活变革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 提到工业革命,同学们并不陌生,什么是工业革命?它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吗?历史学家钱乘旦先生在《第一个工业化社会》中这样写到:“工业革命”这个词有三层含义,首先它指工具改良和非生物动力在生产中的运用;其次它指劳动组织、工业结构及整个经济活动方式的演变;最后,它指由此产生的社会变化,指社会整体变革的过程。也就是说,“工业革命”是指一个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导致工业化社会的诞生。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同学们通过和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能对这一观点进行客观评析。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也能引导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史料的积累与分析,为探究钱乘旦先生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其利用历史事实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提高其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新课学习: 首先进入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一部分:以“一个厂”来看生产方式的变革。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指出从图1到图2有何变化? 图1 纺织工场 图2 纺织工厂 预期回答:变化: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分散到集中;规模越来越大;从工场到工厂。 师问:从中我们可看到生产力和生产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为什么生产组织形式会从工场到工厂呢?请大家通过一段材料概括分析。 1.工厂产生的原因 (PPT呈现材料) 材料一 由于对某种特定商品如纺织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水力和风力的应用导致了工场手工业的产生,工人们在一间车间里从事专门的工作……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而工厂里有企业家和工程师为大规模生产建造复杂的机器,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生产的集中使规模空前的工人在一起从事专业化的工作。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教师讲解: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看到一个关键词“专门”,这说明在集中的手工工场中就有了生产分工,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随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细致的分工有助于推动劳动工具和工人本身的专门化,大大加强生产过程的集体性,这就为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创造了直接的技术前提。故工厂产生的原因之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再看材料中“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而工厂里有企业家和工程师为大规模生产建造复杂的机器,因此集中生产成为必然”,由此可知,随着蒸汽机的改良,人力逐渐被机器取代,实现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的飞跃,自然科学被自觉地应用于生产,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成套的机器设备被运用,而多数新发明的机器对于家庭生产来说都太大、太昂贵了,这就使大量工人被集中起来,大机器集体分工合作的模式产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