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0898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教案

日期:2024-12-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282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8课,世界市场,商业贸易,教案
  • cover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教学目标 教学立意: 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展开,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教学目标: 1.梳理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脉络,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是其背后的主要动力,辩证看待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剥削性。 2.综合运用多种史料和不同视角,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近代商业贸易中心、格局、种类、规模、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体察后者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趋势。 3.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商业贸易的变化丰富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立足全球视野感受我国近代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发展的成就和局限。 教学重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近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商贸变化现象背后的现代转型本质。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出示材料: 材料一 (15世纪以前)中间商先用船只将印度布匹运过印度洋,再乘骆驼穿越阿拉伯半岛,最后用船将印度布匹卖到欧洲的各大港口。 ———[美]斯文·贝克特著,徐轶杰等译《棉花帝国》 17世纪时,海上贸易几乎被荷兰垄断。各地的商品,如挪威的木材、东南亚的香料、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大部分由荷兰商船转运。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比较15世纪以前和17世纪欧洲人获取、贩售其它大洲商品的难易程度,认识到在15世纪以前,虽然大洲之间的商贸联系已经出现,但大多为间接交往且受到一定阻碍,主要的贸易活动仍然局限于大洲、国家或地区内部;同时,各大洲贸易发展状况相对平衡,欧洲人并未取得特殊的优势地位。而到了17世纪,荷兰不仅获取商品的种类、地域来源大为丰富,且逐渐垄断了欧洲的海上贸易,这种跨州贸易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进一步思考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了这一系列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回顾近代以前商贸活动的整体特点,与本课所学近代的发展形成鲜明对照,并联系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在比较的视野中初步了解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商业贸易发生的若干变化,为系统和深入探究其现代转型奠定基础。 过渡: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下)》所学知识,不难推断出是新航路的开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伴随海路大通,各大洲之间逐步建立起直接的经济联系,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网络,商品沿着这一网络频繁流动,各个大洲、各个国家开始沟通、协调,如同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中你来我往,我们将这个“集市”称为“世界市场”。 环节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认识其形成具有长期性、渐进性、阶段性特征,且由欧洲人发起、由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主导。 进一步出示《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和教材42页的示意图: 材料二 不断扩大商品的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42页)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和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动力,工业革命对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对资产阶级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则为其提供条件。进一步思考:这样的动力和条件意味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可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造成怎样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破坏了这些国家原有的市场生态和经济结构,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输出则逐渐控制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并强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进入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形成高度不平等的国际分工模式。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教材和相关材料,梳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