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612857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4056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教学目标 语文素养 1. 通过消息与人物通讯的对比,掌握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2. 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评价,掌握人物通讯的新闻性与文学性。 3. 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评价,辨析人物通讯的报道立场。 4. 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与评价,理解人物通讯引导舆论的宗旨和目的。 人文素养 5.通过本篇人物通讯的学习,学习袁隆平身上的科学品质和劳动精神。 6.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梳理本文每一部分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精神。 2. 辨析人物通讯的报道立场。 教学难点: 1. 人物通讯中具体事件的精准概括。 教学过程 导入 2000年,袁隆平获得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1年2月22日,记者沈英甲采访了袁隆平,并写下了这篇人物报道———《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本文的文体是人物通讯,它是新闻的一类,同学们在初中八年级也学过新闻的一类,消息,那么咱们首先通过两种文体的对比来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949年4月22日,毛泽东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报道中心篇幅/内容时效性表达方式消息通讯 学习任务(二) 人物通讯是由具体事件和人物精神构成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请同学们梳理每一部分的具体事件和人物精神。完成下面的表格。 具体事件人物精神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学习任务(三) 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总结本文的主旨,形式如下: 本文通过写( ) 表达了( ) (要求:字数100字左右。) 学习任务(四) 在大标题“喜看稻菽千重浪”之前加主语,不限于一个,可以多个。 ( )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堂评价学习任务 本节课我们就从这四个学习任务入手,来开启本堂课的学习。 我们先来对大家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1.评价学习任务(一) 在同学们的答案中,我发现了大家遗漏掉或回答不准确的地方,请同学们重点看红色字体。 报道中心篇幅/内容时效性表达方式消息事件较长/精简强 记叙为主 通讯人物较短/丰富弱兼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教师点评:很多同学没有写出两种文体在内容上的区别,消息的表达方式应该是记叙,而很多同学写成了说明。请同学们回顾,记叙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构成的,而说明是说明物体的形状大小,因此消息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评价学习任务(二),我摘取了五位同学对于第一部分的具体事件梳理出的几种答案,来做点评,同学们可以进行自由发言,评价一下这些答案写得怎么样。 同学1同学2同学3同学4同学5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历和遇到的困难。袁隆平在青年时期任教时便下决心用科技战胜饥饿,通过不断观察、实践发现真理。袁隆平在试验田中对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证实了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坚定培育人工杂交稻的目标。袁隆平发现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并对其展开研究。袁隆平在农校任教时精心培育水稻,通过分离规律断定“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学们对这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