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为具体案例,结合远古的传说,探讨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全面展现中华文明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这一课题不仅涉及考古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还蕴含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本课内容共分为三个子目: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首先强调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其起源与形成具有独特的地理、文化和社会背景;通过介绍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让学生知道它们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的|特页献;分析远古传说与考古发现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传说往往蕴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核,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核心素养 了解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考古发现的研究,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知道考古发现是认识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对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概况的分析,了解国家与文明产生的起源,并体会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含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搜集远古神话传说,了解禅让制及大禹治水,思考神话传说与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并知道话传说族精神的寄托与体现.涵养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的概况;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难点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内涵;传说与史实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突破 本课的内容第一和第二子目内容较难,而且于理论性较强,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第一子目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早期国家和文明产生的背景,然后教师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建立对中华文明起与形成的整体认识。第二子目主要组织学生就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具体案例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子目远古传说相对比较简单,难处则在于,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内容中获得更深的领悟。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讲故事容易,抽象提炼难。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间应着重于用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讲述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措辞用语,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设想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课上可利用图片的形式对考古发掘和先民传说进行直观的展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形式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然后结合课堂所学和教师的讲解,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性记忆,在练习和巩固提升中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达到“以学促练,以练促学”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中华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有哪些重要的遗址和传说与之相关 ” 【设计意图】激字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感受历史的悠久,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授新课 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1)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早期国家产生的过程。 提示:从生产力、人口变化、城市产生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梳理。 (2)学生根据引导,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以下为学生回答预设。 生:15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2:生产力的提升导致阶级分化,出现了私有制;其次,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 生3:人类向区域中心集中,从而产生了早期城市,同时还形成了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 …… (3)师: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一时期,农生产力的提升,促进了人口的快速增长,进而催生了早期城市。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成员分化日益加剧,出现了以王为核心的统治阶级。以王为首的统治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